马迪//对基层干部面临“三重门”的冷思考——“倒逼措施”变“形式主义”

      第一重,缺少“干货”;当前体制内在开展某项工作时,不少部门的基本模式是“开会动员—发文布置—督查考核”。发文件通知开会内容关键字多半是围绕“高度重视”“细化措施”“督查问责”的官话、套话,缺少实在“干货”。开完会、发完文件后,就等着各局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报材料,最后到基层来督查考核。

      第二重,压力“甩锅”;省级、市级等县级以上的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层层甩下去,最终甩给基层乡镇。如此,县里作为中间部门成了“文件中转站”,工作全部交给基层去干。一些部门只是对上级文件略微改动,比如《XX县传达市政府XX会议精神》《XX县关于印发市X号文件》等等……简单将指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很少研究文件精神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搞“一刀切”“上下一样粗”,机械落实。

      第三重,层层“加码”;更让基层干部害怕的是:上面布置任务,中间部门层层加码,层层往下甩,最终各乡镇来兜底。在这一过程中,时间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最终基层兜不住,只能瞎对付。特别是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有的县级部门把风险甩给乡镇,自己做“太平官”。一旦出问题,就把真正干实事的乡镇干部推到前面。

      我曾有幸,被借调到家乡的乡政府工作了大半年,亲眼目睹、切身感受到乡镇基层干部所面临的压力,在“三重门”压力加码下,看似是倒逼基层干部干事担当的措施,实则易造成上级制定的政策无法真正在基层落地,脱离实际,造成基层形式主义的泛滥,以及上级问责的滥用。

      面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要清理过多的“责任状”“一票否决”等事项。有一部分乡镇工作人员吐槽不少县直部门将自身业务“甩锅”给乡镇,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将相关工作与绩效考评、通报问责等挂钩。他(她)们认为,“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要工作签订“责任状”还能理解,但越来越多县级部门滥用手中的考核权力,导致不少工作都变相实行“一票否决”。“这是上级部门推卸责任,不尽本分。”

      其次,上级部门“甩锅”,本质上是权责失衡。“执法在部门,责任在乡镇;投入靠乡镇,收益归部门;管理靠乡镇,罚没归部门”的现象,司空见惯。笔者建议,各级、各部门须权责分明,明确某项具体工作中,上级职能部门承担什么责任,基层具体做哪些工作。同时,上级部门要真正到基层来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基层在工作落实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最后,还可以考虑适度下放权力,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允许基层就自身事务自主探索。但这项创新也面临一些梗阻,如给乡镇赋权,但因缺乏配套改革和相关资源投入支持,乡镇接不住,诸多难题亟待破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喜上你 我想成为你的影子 爱上你 从此天空变得美丽 念上你 或许能感你的呼吸 从此君 便成为了我的唯一 战狼 JU...
    战狼c阅读 158评论 0 0
  • 公元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能量世界】第1690 1.我怎么如此幸运?意想不到,【能量记忆】,身体各个部位...
    能量小魔仙阅读 449评论 0 8
  • 1\纷至沓来:人或事物连续不断到来。 络绎不绝:人车马连续不断。 风生水起 :事情做的蓬勃兴旺。 声名鹊起:名声...
    一路春光一路歌阅读 3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