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给自己织就一个完美主义的茧,倒不如带着些许缺憾破茧而出,和外面的世界多些接触。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文章,大概是说情商高的人很可怕。我要写的和那关系并不大,不过这里还是想提到里面一些我赞成的观点:
有时真情流露反而招人喜欢,不要为了滴水不漏而太过压抑,要知道过犹不及,慧极必伤。
为人处世,不一定时刻都需要八面玲珑,有时“原形毕露”显得更为亲切,比如在交朋友的时候。
小A是我的老同学,记得他上学的时候就和我们不太一样。我考试偶尔进一次前五,脸上的幸福要洋溢好几天才能散去,而他隔三差五考个第一,却从来没见有多得意。老师经常表扬小A,同学们和他聊天时,他也只是笑着说:“没什么了不起,题目不是很难。”大家都说小A学习好还特别谦虚。生活中,小A也是个不错的人,几乎谁的忙他都愿意帮,也不曾见他与谁发过脾气,更不曾听到他抱怨过什么。作业多时,大家常闹到:“中国式教育真特么烦人”,有同学失恋了,和同桌或好朋友抱怨一句“当初那个渣男……”或“唉,那个疯女孩……”,小A听到这些时,常常只是笑笑,也不瞎起哄。我们那时的座位是常常变动的,但巧的是几乎每次我都是他的同桌。作为老同桌的我也猜不透他的微笑里究竟有什么,只是那是觉得小A就像个见多识广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心态真好,不像我们一天瞎抱怨。毕业前夕,有一次聊天,我忍不住半开玩笑地说:“你性格真好,只是不是个可以深交的好朋友。”我原以为他会像平时一样只是一笑置之,可这次令我诧异的是,小A的脸上闪过一丝局促不安,我几乎不曾见过,于是赶紧岔开了话题。上大学以后,我偶尔想起小A,感觉却有些陌生了,我脑海里只留下了他曾经时常可见的谜一样的微笑和那一次脸上浮过的异样。也许,他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缺点吧,我那时是这样想的。
我时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也曾在某些时候为骄傲和不屑配上一副谦虚的面孔;也曾像一只变色龙穿梭在人群中,觉得那是一种大众式的伪装;也曾遭遇打击,明明头顶乌云却还佯装晴空万里。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跟小A学的,只是我觉得自己很累,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小A脸上曾经浮过的那个令我困惑的表情。
终于有一天,我试着本色出演,把真实的自己展示给身边的人,而不是力求完美与合群。我努力回忆曾经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难过就抱怨两句,快乐就大声笑。我知道,开心是装不出来的,但乐观是可以选择的生活态度。当我再次学会用这种方式生活时,也再次学会了用这种方式交朋友。
交朋友就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精通展示,所谓的真实更不是将自己和盘托出,而是将最能代表自己的一面真诚地给别人看。也许我真的不好描述你最大的特点,但是提到你的名字我的脑海里就能清晰地浮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个性相容对朋友来说很重要,或许你有很多缺点,也不太会说话,但相对个性而言,这些都太不重要了。相反,有些时候要学会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暴露自己不见得是坏事,总会有人不喜欢你的个性,但这不能成为评判你是否优秀或是受欢迎的标准。
个性中有很多对立面,甚至有着激烈的冲突。有些沉默的人就是看不惯太过活跃的小丑,而有些活跃的人眼中也不见得能容下沉默的榆木疙瘩。生活是多面的,人更加复杂,你说我冷漠,实在是你还不足以让我主动;你说我太活跃,只是你不会玩;你说我不解风情,因为你不够风情万种;你说我不够趣味,也许是因为你趣味低级;你说我真心猥琐,我只想说你假装清高;你说我衣冠禽兽,我只觉得你没有绅士风度。人固然有很多面,也正是不同的面才让人变得丰富。
当你力求完美而不再真实时,外界对你也就没有意义了。罩子里的人看世界是偏于狭隘的,他们怎么能忍受自己的朋友和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缺憾。就像有段时间我总是不自觉地看到大家的各种不足,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排斥的不仅仅是身边的人,我甚至连自己也看不顺眼。
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尽可放心展示就好,不完美处正让人感到真实生动。与其给自己织就一个完美主义的茧,倒不如带着些许缺憾破茧而出,和外面的世界多些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