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
一篇小小的自我总结和未来展望。
intro
2019.6.11,我在三年前就注册了的公众号里更新了一篇小文章,同时希望自己保持一周两篇-最少一篇的频率更新。
这是第11篇。
数量上看这个月的KPI是完成了.来个复盘,说说我最近的感想。
why I did this
重新开公众号的初衷很简单:促使自己完整思考,也可以说是负责任的思考。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要留下点什么才可以。
that’s all。
所以我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提过一句这个事情,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运营推广,连引导关注也是在“别人都这么写”的暗示下完成的。
阅读并思考这件事,是我前不久才真正意识到的。
职业发展的问题和自我怀疑的结合使我第一次明白了焦虑的含义,后来的一些机缘巧合使我受到启发,深觉阅读和思考已经被我忽略了很久。
于是重新拿起书本,重新开始学习。
这也就是所有文章的动机,希望我看过的东西,能展示出来,我自己能看到。
至于如何增加曝光涨粉,我现在还没想。因为事实非常清楚,以我目前的阅读量和写作水平、审美水平,输出的内容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即使某一篇走了狗屎运成了爆文,目前我也完全不具备火了之后正确运营的能力。
更何况,就我现在写的十篇,和小学生日记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现在对我来说,按时更新,完整写出我觉得还ok的文章,就能给自己及格了。
what I got
佛系是很佛系,文章质量也一般,走的很慢,但是管它呢,不会错的。
--关于排版:
前几篇文章发出去后自己用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好丑啊!写得难看就算了排版还丑。至少要看起来有点像公众号的样子嘛。
因此我开始刻意收集参考排版的东西,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大部分的文章,基本都是以保证阅读体验为优先级最高。也就是说,图必须会有,分段必须要有;如果是一句话做一段、每隔两句就一张图或者一个表情包就更好了。
《娱乐至死》中,作者在评价电报时说:“语言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耸人听闻、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它们类似口号,容易被记住,也容易被忘记”
和现在常见的文章如出一辙。
读起来轻松愉快是很好,自媒体人尽量将自己的内容触达到每个人,这份努力也不值得批判。只是作为读者我们也许应该思考,这么易读的东西,是否少了很多精髓,少了原本应该更严肃的思考。
--关于内容
输出个人观点的时候我总是诚惶诚恐,担心说的不对不全,但我又知道以我的水平目前不可能说的更好。只能尽量使我想说的内容看起来更加完整。
而在这个尽量的过程,即使我在刻意避免,但仍然会有个别句子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强行写出来的,实际上也许词不达意。
所以作为读者,我们在看到一些宣称干货的文章时,最好也应该思考:这些值得看吗?值得相信吗?这个人说的话是基于什么?他说的是对的吗?
不尽信,辩证的看待所有问题总是好的。
这也侧面说明了信息源的重要性,以后会写写我认为值得关注的公众号…等我再成熟一点之后。
--学习的重要性
输入的少加上很久没有写过东西,总觉得会写不好,甚至可能没有主题好写。
但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我们读完并理解了相关的书,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会不自觉的在生活中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点值得探讨。我也慢慢明白那些能引导我们注意生活的作者有多可贵。
而至于文笔,当精神丰富起来,思维生动起来的时候,文字只是一个传达方式和工具。写的好的文章有很多种,文笔好只是其中一种。
--生活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成都的那篇能看出来,我是一个执着于走哪拍哪的人,但现在我认为每一段作品、旅行里,留下自己的想法、简单但丰富更加重要。
What I wish
接下来还是会继续写,并会思考更多。同时的一个小原则:有了idea之后迅速写完。
接下来仍不会以“别人会不会觉得好/别人喜不喜欢为标准”,我相信文字里有什么气息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过来:如果我希望我的文章是以“好坏”取胜,那我收到的评价也大多基于好坏与是否有用。这个我的初心是相悖的。
接下来仍不会给自己暗示-我就是写不好、就这样了,即使进步很慢。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还有long longlong long longway to go 。
enj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