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冬至。
冬至一陽生。
轉眼又到了一年歲末的冬至。在老家,向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在古書中的記載如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有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名冬節、長至節、亞歲,乃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想到一年的日晷就慢慢地走到了太陽直射南迴歸線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慢慢的,生起一絲暖意。陰極轉陽,此時的陽氣開始慢慢迴昇,忽然感覺到春天要來臨的氣息。雖然在這個四季如夏的城市,一直沒有冬天的感覺。想到冬至,哦原來是小時候最大的節日啊!
冬至实际上马上就挨着春,挨着岁的那派崭崭新新的气象了。冬至和岁之间,只隔了一段草率模糊的冷冬。正因为隔着,盼岁人的心情才悬了起来。持事的家长,到冬至,就开始揣了一个贺岁的计划。老人端把椅子,墙根底下坐了,晒着暖暖的日头,对阳光里奔来奔去的孩子说:“不吵架了,冬至到了。冬至是岁兄,大家伙儿要和气,和和气气招岁呢。”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祖母这么亲切唤过冬至。岁兄,岁的哥哥呢。冬日的阳光不远不近地耀着;村里村外,屋顶檐下,只蒙了那么一层毛茸茸的冷意;果真就有“哥哥”一样温和、亲切,又略带严厉的暖晴。
天气既是这般的温和,人们手中的物事自然也一样素朴祥宁了起来。
冬至照例是要吃汤圆的。我小时候并不知道,除了我们家乡,中国到处都要做汤圆吃的。知道了以后,就要问,冬至为啥要做汤圆吃呢?问过大人和书本,都回答不出来。冬至节是个奇怪的节,不像其他端午、中秋、春节,都有它们明确的理由。在我们家乡,冬至倒有个不小的缘由——冬至节,我们家乡要祭祖。
我们家乡的祭祖活动并不像其他地方,一提起“祭”,一提起“祖”,就鬼气森森的。由于祭祖,远远近近的家人聚了起来。一家人,大人小孩,围了一个大大的竹筐,各自伸了一双手出去,持续不断地搓了一粒粒圆圆的白汤圆下来。那大竹筐是平日里用来晒谷晒豆的,圆圆的,帮浅,色红,一粒粒白汤圆搓下来,红底红帮衬着,自然是一番可爱景色。
搓汤圆的时候,大人们会不断告诫小孩子,别把汤圆搓到筐外去,掉一粒在地上,明年冬至的那几天,脸上会长出白晕来。这其实是哄小孩子的,可有一年,我故意搓了三粒汤圆掉地上去,到第二年冬至,脸上却真的隐隐有了三圈白晕。此后自然就乖乖地颗粒归筐了。
关于搓汤圆,家乡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是有个傻媳妇,婆婆冬至那晚病了,让傻媳妇一个人搓汤圆(不知傻媳妇的丈夫和孩子哪去了,笑话常常是很简洁的)。傻媳妇不懂汤圆怎么搓,去问婆婆。婆婆病得不舒服,就说,你怎么这么傻,你看人家怎么搓你就怎么搓吧。我们家乡,“人家”和“人”是同一种说法。结果,傻媳妇辛苦了一个晚上,搓出了许多个栩栩如生的人儿来。到天亮,婆婆说,媳妇啊,我饿了,你下些汤圆给我吃吧。傻媳妇就抓了两个“汤圆人”,煮了端给婆婆。婆婆看到“汤圆人”,气得不行,叹一口气,你怎么这么傻呢?我说的是别人怎么搓你就跟着怎么搓——你耳朵哪去了?傻媳妇怯怯地说,耳朵?耳朵刚才舀上来时,被铜瓢铲去了!——一家人围着搓汤圆,听着这样的笑话,完全忘记了祭祖本该有的那种肃穆和悲伤。
小孩子总是喜欢过节,冬至前就盼望搓圆仔,更盼吃圆仔。过去孩子们常常结伴唱着世世代代流传的儿歌“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圆仔捧”。在一年中冬至的夜景最长,不管小孩子们多么盼望吃圆仔,天总是迟迟不亮。所以俗说“粉吃圆仔天不光”。总算等到天亮,但大人们总是先以圆仔祭灶公、灶妈、土地公等。然后,才把捣碎的生姜投入锅中和水煮开,再放进圆仔,待煮熟后调入红糖,才全家进食。
关于冬至搓圆,我的家鄉莆田有则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不小心跌落深涧,无法出去,由于山深路绝人迹罕至,任他怎么呼救,也没有人来相救。他生活在深涧中一晃就是十来年,变得浑身是毛,身轻能飞,终于高飞出涧,回到家中。家里人看他性状全变,怎么叫也不会应,全家万分着急,无意中以糯米粉和水做成圆仔,让他吃,他误认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此后逐渐恢复本性,全家人得以团聚。人们从此相沿成冬至搓圆刁俗。这则传说当然是天方夜谭,不过福建许多地方冬至都有搓圆仔的风俗,而且搓圆仔时要用老姜,却是千真万确的。
姑且不論傳說和習俗是怎樣的,我卻是能真真切切感覺到歲的到來。冬至在我們心頭,又不斷地用這些儀式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自己的來處。
回到家的時候已是夜深人靜,看到老爸沉默地坐在桌旁,一聲不吭地看著我。我放下肩頭的包,一聲不吭地去廚房盛一碗湯圓,把它吃完。然後他起身去睡覺,我靜靜地坐在桌旁,關了燈,看蠟燭靜靜地燃燒。想起印象很深的一幕,小時候無意間誤見他獨自在關了燈的黑暗房間里靜坐,只有烟头一明一滅。後來我長大後走上一段很長的歧路,他不置可否。有時候我不懂,為何看似什麼都不要,卻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經歷。有時候我私心認為,父親不適合成家,為何要來世間受苦。想著,眼前的蠟燭嗤的一聲燒盡,落下一段漂亮的燭花。
晚安!明早可是要起來迎接喜鵲的叫聲,然後在山間墳頭,再添一碗新的祭食。冬至的陽光大多溫暖,如同祖先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