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用模仿任何人,也不用向谁低头,因为这一生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算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了。
我们常常说自己是芸芸众生中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孰不知,即使是其中一个,那也是不同的个体,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好比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你就是你,世上再无与你相同的人。
每个人的人格魅力更是不相同的,诸如自豪、自尊、虚荣、自大、羞耻,自谦、尴尬、怨恨和愤怒等情绪和情感,这些组成了你的人格魅力。
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在《你就要很独特》一本书中说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不相同的。决定了你是什么人的是你独特的历史,你所经历的只属于你自己记忆的事情,以及由于你的选择、决定以及对未来的目标而得以扩展的东西,你是一个活在特定国家、家庭、历史环境、社会生活中的人,在这个环境中,总有你会做的和不会做的事情。你有自己的习惯,也有对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就像别人也有对你的要求和期待一样,所有这些组成了你的社会生活和道德世界,同时也决定了你的身份。
实际上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看似相同,但实际又是不相同的。试想你经历的很平凡的一天,不是那种非同寻常的你突然想拯救世界、伸张正义的日子,在这平凡的早上,你由于忙于工作或者照顾家庭,不得不起床了,接着你表扬了一个功课好的孩子,安慰了受到小挫折的另一个孩子。你感谢你配偶贴心提醒钥匙落在了什么地方,在上班的路上,有人失礼地猛撞了你一下,让你很愤怒,但你努力压制住了报复他的欲望。到办公室后,你发现有位职位本比你低的同事在你之前升职,于是你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在午饭时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怨恨,得到了同情你的旁人的安慰。
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社会交往当中,生活还在继续。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行为,怜悯和怨恨,感到舒适或被人骚扰。感到愤愤不平,各种该得的或不该得的,该做的或可以做的,权限内的或越权的,等等,都交杂在一起。同时在你的脑海中,你不断排练着真真假假的各种言行,出自你的朋友、家人、政客,和其他你认识的人,对这些事件和思想做出的各种反应组成了你的一天。这种生活模式反过来让别人知道了你是谁——你的性格特征——你自己本身。
自我在我们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自我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要去马丘比丘古城的心情和他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时期想要去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老人与自己青春时期的联系不太可能是对兴趣、希望、意图、能力或习惯的认同,他的回忆与年轻时的回忆有天壤之别,可是又有谁知道他的性格是如何被时间改变的呢?
也许在他和他的青年时期之间,有一根生物的、代表物种延续性、细胞分化的长过程,变化甚至死亡的纽带联系着。也许他去马丘比丘并不是因为年轻时那种兴奋和期待,而是某个很久以前依稀许下的承诺或定下的计划。
时光荏苒,我们也随着时间而改变,随着自己性格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尝试寻找毫无变化的自己是徒劳无功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自己”的概念类似于“我的生活”,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包含了从摇篮到坟墓所有静态瞬间的一连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周围人对我的接纳使我也接纳了我自己。
正如17世纪玄学派诗人汤姆斯·特拉赫恩所说的那样:
你不曾真正享受这世界,直到大海流淌进你的血管,直到你以天地为衣,并冠以群星:认为你自己是整个世界唯一的传人,并且每个人都如你一样成为世界唯一的传人。
你不需要成为不受诱惑的钢铁侠,你也不需要为应得的自尊和自豪感到难为情,然而,即使你认为自己可以像个巨人般驰骋于这个狭隘的世界,你的成功也可能只是运气的产物,离不开时机和机会,任何一天疾病或意外都可能找上你,而你将要完全倚仗他人的帮助。
所以,请击碎所有蒙蔽我们双眼的虚假美好,克服内在的虚荣、脆弱、自恋和自卑。直视内心那尚未成熟的、真实的自我,了解他,接纳他,强壮他。
你不用模仿谁,也不用向谁低头,当你心智成熟时,你自有独特力量,人生坦途也将为你备好。
我是余小鱼,认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行走于家庭与职场,写写书评,讲讲故事,聊聊人生,再谈谈一路走来的心情,前路漫漫,但求落幕无悔。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