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的学长学姐们走了,毕业原来也是这么仓促的事情。邮政快递门口每天都会有形形色色寄包裹的毕业生,不知道他们要把四年的青春要寄往哪里?
今天买饭的时候一个女生在把钱递给阿姨后,黯然伤神地低下头看手机,终于在接过阿姨手里的饭后笑着说:“这是最后吃学校的砂锅了,以后应该再也没机会了。”
我看着她提着那份砂锅渐渐地消失在烈日下的人群里。突然有点害怕,不知道是为了这最后一餐,还是因为毕业。明明我还有两年的时间,为什么我也觉得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
成年人的恐惧是毫无缘由的,小时候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无知才会恐惧。可是长大后在了解到真相和规则后而产生的恐惧多半是无能为力了。你有多脆弱,现实就有多残酷。
有人评价中国的大学教育说:学校和社会整体脱节,大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的残酷真相。
“欢迎从游乐园模式进入荒野求生模式”
面对荒野求生般的竞争环境和狼性拼搏精神,我害怕了。
学生这个身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做了挡箭牌,常常以为自己很酷,分分钟都是要和世界宣战的节奏,可是当一切都散去才慢慢意识到那只是一种无聊时的牢骚,不仅毫无价值,还糟蹋了年轻这两个字。
这个时候有人埋怨课本上为什么不教成功的方法,编课本的人没有这个义务,他不想让你过早的沾上一身戾气。
励志营销号知道你懒,知道你毫无付出还想要要个好结果,所以他为你编造各式各样的有关成功的旁门左道。你将那奉为金科玉律,因为那填补你因为恐惧而造就的空白,遗憾的是这些东西都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突破口。
那些快餐文学读起来很爽,骂你的都是人渣,不欣赏你就是low逼,四海之内你最棒,你看完这些觉得逼格满满。再看看专业课本生涩拗口,研究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理论学说,这些关我什么事。
我们首先得是个纯粹的人,其次再是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各种身份。如果连生而为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丧失了,像《人间失格》里叶藏一样迎合、表演、逃避、沉沦。等到那时候再去强调自己的身份、际遇,真的像极了一个被丢弃在角落里脱了线的木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都在提线的人都控制中。
我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都会问一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次的答案都不同,但是却无比确定一定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丧失理性判断能力的人
出于本能的恐惧会造就各种各样的结果,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将会影响你的未来。你提前享受了属于未来的福利,同时也为未来写下了一张借条。
时间悄悄地走了,像书上说得那样,它没有等任何人。大学生活已经过半,我常常觉得自己被掏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心里徘徊,直到现在我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和毕业联系起来,才意识到那是一种对自己无能为力,对未来充满恐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