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破题 以“治”增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基层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与基层治理创新有机结合,通过明导向、强力量、简权责、聚效能四维发力,推动形成“轻装上阵干实事、精准施策强治理”的生动局面,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以“大抓基层” 导向校准政绩观 “指南针”破除形式主义积弊要将整治“虚功” 与筑牢 “实功” 结合,以思想 “破冰”引领行动 “破题”。理论武装固根基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力戒形式主义的重要论述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党校主体班 “必修课程”,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基层调研等形式,引导干部深刻领会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 的核心命题,从思想源头上杜绝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检视整改除病灶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政绩观偏差” 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半拉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建立“问题台账—责任清单—整改销号” 闭环机制,对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存在的“重显绩轻潜绩”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倒逼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导向。政治监督促长效将基层减负纳入巡视巡察、派驻监督、干部考核重要内容,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会议文件泛滥”等顽疾,开展 “清风护航” 专项监督,坚决查处形式主义问题,形成“露头就打” 的高压态势。

      以“力量下沉”激活基层末梢 “神经网”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关键在人、核心在干。要以乡镇履职事项清单为抓手,推动资源、力量、服务向基层集聚。优化队伍结构,让基层“有人干事”严格落实乡镇干部下村工作机制,建立“驻村考勤—服务纪实 —群众评价” 管理体系,开展“借调乱象” 专项整治,清退违规借调人员,确保基层工作力量稳定。下沉治理资源,让基层“有章理事”。梳理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厘清乡镇“法定职责” 与 “协助事项” 边界,取消 “一票否决” 事项,合并 “重复考核”指标。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县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构建 “大事一起抓、小事有人管” 的共治格局。提升能力素质,让基层“有能成事”实施“基层干部赋能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大课堂”“社区治理微论坛”等实战培训,选派优秀村(社区)书记赴江苏、浙江等地跟岗学习。建立“导师帮带制”,由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结对帮带年轻干部,推动 “新手” 变 “能手”。

      以“减负松绑” 构建基层权责 “清晰图”基层之累,累在权责失衡;基层之难,难在事务繁杂。要以“清单化、数字化、规范化” 为路径,破解 “小马拉大车” 难题。清单化明责,让权责“边界清”制定《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明确法定职责、协助事项,取消“奇葩证明”;开展 “挂牌瘦身” 行动,清理村级组织牌匾,实现 “一室多用、功能集成”,让村部回归服务群众主阵地。数字化赋能,让数据“多跑路”。搭建“智慧基层治理平台”,整合党建、民政、社保等数据资源,推行 “一表采集、多方共用”,减少重复填报报表。开发“民情直通车” 小程序,群众可线上反映问题、查询进度,实现 “问题收集—分流交办—办结反馈” 全流程闭环,提升办理时效。规范化增效,让考核“少折腾”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取消“千分制” 繁琐考核,实行 “基础指标+特色指标” 差异化评价,建立“日常调研+季度评估+年度述职” 综合考核机制,注重以群众满意度、治理成效为核心指标,让考核 “既看过程、更重结果”。

      以“激励保障” 打造干事创业 “强磁场”为基层减负,最终要落在“激励担当” 上。要坚持“严管”与 “厚爱” 相结合,让干部“轻装上阵” 更 “撸袖实干”。待遇保障“暖心”落实基层干部津贴补贴、职级晋升、带薪休假等政策,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奖励”体系,表彰奖励对集体经济做出贡献的村干部。实施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 薪酬制度,增强岗位吸引力。容错纠错“安心”。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可容“免责清单”和不可容“负面清单”,正确对待基层干部履职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纠正问责泛化、简单化。积极开展受处分基层干部暖心回访教育,严肃处理诬告陷害行为,持续开展失实澄清正名工作。典型引领“强心”开展“基层治理标兵” 评选活动,选树 “担当作为好干部”“群众满意社区工作者” 等先进典型,通过事迹宣讲、媒体宣传等形式,让 “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激发干部比学赶超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