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意识到自己一直缺乏思考模式。一种细腻的想象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每次在看到很多杰出的作品,我都会下意识的认为是依赖某种天才般的敏锐直觉一次成型。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既定现实背后散落的庞大可能性和半成实验品们。
这就导致了现存的问题,思考过于表象化~容易自我质疑以及半途而废。就像以网络上的选择性表达瞬间来同自我完整的生活做比较,将别人厚积薄发的天才型瞬间当做信手拈来的才华,把叠加了众多滤镜的形象当做真实。当事情在短时间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第一反应是能力的自我质疑,而不是理性归纳原因。
最近遇到了几幅画布外延展的风景,观看了BBC的纪录片《非洲》的背后花絮,才反应过来那些一上来就能抓住你眼球的画面是反复良久的寻找,漫长等待中的惊喜,千挑万选的结果。这是我不曾注意到的,以为他就应该是这样的。看了《演员的诞生》由陶虹和黄圣依分别诠释的两个片段,高下立见,细腻的表演,神情的微妙变化,饱满的诉说欲,呀,真的很生动了!之后看到陶虹在场景设计时提出的十一点要求,真是敬佩。
至此,我似乎才明白所谓的天才型瞬间不过是反复打磨萃取的结果罢了,不是上帝的耳语,不是想当然。甚至,不浪漫的讲,这些梦幻的瞬间都是由理性的因果关系构筑的。显然,我们都知道原因是什么~
想要取得斐然的成绩是跳不过一些程序,即便你可以simplify
要有恒心,相信时间~
要耐得住毫无起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