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李腰村工作一个多月以来,走访了数家脱贫户,周士田大爷给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一是大爷家户外环境美化绿化;二是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第三点是我体会到了周大爷在党50年的荣誉感、归属感以及使命感。
周士田大爷家门西旁有一颗枝繁叶茂的树,刚好在家门口搭乘了一大片凉阴地。农村人都非常的“惜地”,周大爷也不例外。门西旁开辟了一小片小菜园儿,豆角、辣椒、大葱等时令蔬菜有序排列。从门前的东西路至自家东墙的空地上,整整齐齐的种植了一大片玉米。这样,一走进周大爷家附近就可以远远感受到浓郁的绿色田园气息。
记得7月1日,我们驻村工作队第一次来看望走访周大爷家时,看到这颗绿荫茂盛的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圆圆的果实。我便转头问向村主任周可臣,这是什么果树啊?周主任回答核桃树啊!等到七月份就可以来周大爷家吃核桃了。核桃?我诧异,在我的想象中,核桃应该是在山区才有,谁知竟在这里遇到。工作队的程大姐打趣说:城里的姑娘,哪里见过核桃树呢?
与家外的环境相呼应,周大爷家里也是收拾得干净利索。大爷家虽然只住两间平房,但是几件简单的家具便将堂屋与厨房、卧室等区域明显的分割开来,水泥地扫的一尘不染。尤其是堂屋里的几处亮点充分表明了房屋主人的身份与情怀。靠北墙的条几上,除放置了几个镶着木框的家人照片、大合影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周大爷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党员政治生日证书,还有就是周大爷在今年七一前夕获得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来周大爷家已经两次了,每一次都见他的左胸前佩戴着鲜红耀眼的党徽。在党徽的映衬下,周大爷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是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经历一生的沧桑磨砺,那张刻满了皱纹的脸上看起来淡然又亲和,这让我心头一热。一个平日里把党徽始终别在胸前的老党员,那是对中国共产党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荣耀啊!第一次走访之后,我便对周大爷久久难忘。
1940年出生的周士田大爷,今年已经81岁了。年轻时的周士田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是动手能力强,用“心灵手巧”来形容应该不为过。1958年,已经18岁的周士田响应党的国家的号召,开始读夜校扫盲班。大爷绘声绘色的向我们描述读夜校的情景,戏言自己是个“又笨又聪明”的学生。怎么笨呢?老师当天教了三个汉字,他比画比画感觉已经学会了;第二天老师提问时,他却怎么在黑板上都写不出来。大爷又是怎么聪明呢?他硬是强逼着自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学透背熟了26个拼音字母,掌握了拼读窍门儿;然后学会了查字典,不会读的汉字就查字典。这样,在今后的参军服役期间,周士田给家人的信都是自己写的。这一点让他很是自豪。大爷笑着说,到现在他仍然能清晰的背出老师当年一开始教给大家的顺口溜:簸篓,簸箕,筐、柜、箱;锅碗瓢勺厨房放……是啊!教书就是要绘声绘色,因地制宜啊!那个年代,对于扫盲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来说,先学会手底下使用的厨房用具、家具、农具等这些常用汉字的读法写法,确实很重要更实用。
由于表现优秀,1959年,周士田光荣入党,并作为能工巧匠参加了全省的*“红勤巧群英会”*。1960年5月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炮兵,辗转服役滁州、蚌埠、南京等地。1964年转业回到家乡,先后在张小庄大队、李腰大队(如今李腰行政村的前身)、周寨大队担任过民兵营长、党支部组织委员等,整整在党的基层组织任职17年。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灵魂所在,也是周士田大爷的心里话。他是一位退役老军人,又是一名在党50年的老党员。一朝戎装穿在身,一颗红心永向党。老有所为淡名利,不忘初心永向前。平时闲来无事时,周大爷会骑着三轮车带着大娘到村里逛逛,再看看自家地里的庄稼。回到家后,便拿起村党总支发给每位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进行学习。周大爷对我说张书记,7月15日,市妇联党支部与咱们李腰村党总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你给党员同志们上党课时,问有没有党员能回答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我当时没有回答,但是我能回答上来。周大爷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中闪耀着笃定自豪的光芒。
一直以来,周大爷总是积极参加李腰村党总支的各项党员活动,对村两委的工作相当拥护支持。用周大爷自己的话说:人总是会退休的,但是共产党员思想不能退休,党员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现在我们都脱贫了,下一步就是要做好乡村振兴,把咱们农村建设的像画儿里的田园居一样美好。我们党员要带头支持配合村里的工作。如今,周大爷已经四世同堂,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孙子、重孙满堂、各安其好。大爷与大娘过着“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的平淡日子。
一位老人最美好的归宿是老来有陪伴,守着两间小屋,三杯两盏野菜,就着晨曦或余晖,有人陪他一起吃一碗冒着热气的粥......一位老党员最美好的归属感就是坚守初心、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在平凡的生活中践行对党的承诺。这,应该就是一位老党员幸福晚年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