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5.2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动之徐生?…敝而不成

释义:谁能让浊水静下来而慢慢变清,谁能让静安(的事、物)动起来而生生不息?保持此“道”的人不追求(过分的)圆满,正是不追求(过分)圆满,因此才能做到“旧物维新,自我精进”(释敝),而不需另外新造,即“不自生”(释成)。

探究: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答案当然是“道”,为道之人知之,自然不会违背大道去追求“盈满”。“敝”,本义拍打衣服尘土,引申为旧,又引申为拍掸、维修以“维新”。强调的是自我维新精进,而不是强烈的另有“新成”。帛书本“敝而不成”与通行本“敝不新成”,相通。与其他版本的“蔽而新成:陈旧了还能更新”,核心思想亦通。

“在道所蔽护下” 、“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诸说勉强突兀、似是而非,不符合老子行文特点,且造成本章逻辑不严密。

逻辑:上节描述道无形无象、至虚至静的特点,本节进一步扩展到道的作用:静之徐清,动之徐生,末尾“敝不新成”强调自我维新精进,与之相呼应。如此释义逻辑更加紧密,也更符合老子思想。

感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