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经典《荀子·劝学》开篇即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本是荀子拿蓝草和水做比喻,劝导学生要不断地学习,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后人把这句比喻修改成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意思也有所变化,以此比喻学生超过了老师或后人胜过了前人。
中国先秦之后的历代文人中,历经挫折而仍不失豁达超脱者,恐无人能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然儿,就是这样一个豁达之人,却与荀子上述“劝学”名言抬了一杠。
《东坡志林》中载有苏东坡写的一篇随笔《辩荀卿言青出于蓝》,内容如下:
荀卿云:“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此无异梦中语!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羊豕以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美于羊”,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为辨,信其醉梦颠倒之言!以至论人之性,皆此类也。
学问渊博的苏东坡大学士辩论说:“荀子的这句话被后人常用来比喻弟子胜过了老师,这话说的无异于是梦话。青本来就是蓝草,冰本来就是水。如果说,人们用米酿成酒,杀猪羊作成美味,却说:‘酒比米好喝,美味比羊好吃。’即使是小孩子听了以后,也一定会发笑。可是,荀子却拿这话来论证他的观点,相信他是喝醉了说的醉话,睡梦中说的梦话。荀子在他的人性论中说的话,也大都和这样的话类似。”
世人无不为《荀子•劝学》篇结构之严谨、逻辑之周密、说理之透彻、排比迭句之气势所折服、所激励,偏偏苏东坡认为逻辑不通,不是“醉话”、就是“梦话”。没有文献记载荀子饮酒与否、酒量大小,倒是苏东坡一生与酒为伴,且喜豪饮。这篇日记肯定是东坡一番豪饮、酣睡之后,随笔而发的“醉话”、“梦话”。如此“醉话”、“梦话”,不仅酒精浓度高,而且极富智慧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