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Lemon,从事外贸差不多三年了。
中间有两年转去做了外企 QC,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回到老家,重新开始外贸之路。
说实话,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今天就想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也许能给正在坚持的你,一点点共鸣。
第一份工作:香氛外贸,10个月80万
我的第一份外贸工作是做香氛产品,主要面对美国和中东市场,公司资源还不错,有阿里和中国制造网两个平台。
我个人还算喜欢开发客户的过程,入职不到一年,业绩做了八十万人民币。虽然不算亮眼,但对于刚入行的新手来说,我知道这是靠坚持熬下来的。
外贸其实就是一场“心理马拉松”。一开始每天都想放弃,但如果你愿意每天多咬牙一下,就会慢慢看到成果。
那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展会。虽然赶上疫情,展馆里几乎没有海外客户,但至少我知道了参展的流程,也算是重要的学习。
第一个大客户:20万订单背后的崩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客户——来自沙特。
这个客户是我自己开发的,但他在中国有代理,而且之前和我们经理对接过,差点撞单。幸运的是,客户最终选择了我。那是一笔二十万的定制订单,结果呢?
做得我一度怀疑人生。
彩盒打样失败,货不对版;
定制的 WiFi 模块出问题,技术也卡住了;
来料机壳大量刮花;
SABER 认证费用双方都不想承担……
每一步都卡脖子。我当时才明白,原来一个订单不仅仅是签合同发货这么简单。
更难的是,客户还要求定制 App 界面、LOGO,还得改成阿拉伯语。我们的研发团队从来没做过类似需求,结果 WiFi 功能连不上,信号还不稳定。
我不断地在客户与技术之间沟通、解释,翻译了无数条阿拉伯语消息。
最后客户还是收了货,半年后又回头下了第二单。
虽然曲折,但我知道,这就是“实战”。
二次归来:老家做电子元器件,一切归零
现在我回到了老家,进入一家做电子元器件的公司,产品是一小类,主攻国内,基本没做外贸。
平台、资源、流程,全都没有。连开发客户用的小平台,都是我隔了一个月后自己申请来的。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虽然找到了不少客户,但印度市场占比很大。外贸人都懂——印度客户真的很“特别”:
无论什么价格,第一句话永远是“太贵”;
客户几乎都要 DDP,但又没有货代;
报价后对方已读不回,或者说“印度本地才卖 xx 卢比”。

有个客户收到报价后自己算成本,说我产品 35.5 卢比太贵,印度能买到 12 卢比的。我只能苦笑,连原材料都不止这个价,怎么可能?
五个月零开单,自我怀疑一整轮
现在我已经做了五个月,开发了三四百个对口客户。有人询价,但不是说太贵,就是说量太小、已有供应商,或者干脆已读不回。
有时候真的会怀疑:是我业务能力不行?还是产品太单一?还是公司外贸起步太晚?
期间我也不断学习、看公众号、研究“大神们”的跟进方法,尽量吸收精华去调整。但真正实践时才知道:道理都懂,但客户不会照剧本走。
比如我在某书上找了五六家货代比价,为了帮客户解决运输问题,特意选择了 DDP。但对方最后还是说:“价格太贵了。”
还是那句话:外贸不是不断重复同一个问题,而是不断面对新的问题。
坚持,是外贸人最深的信仰
虽然目前还没开出一张样品单,但我依然在努力。
每天都在复盘和尝试新方法。尽管被已读不回、说贵、被否定,但我相信,总会有突破的一天。
外贸这条路,没有谁轻松。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订单、每一个回头客,才那么值得庆祝。
如果你也正经历一样的困顿,请你相信,你不是一个人。
以上内容来自【话说·外贸人】投稿
投稿人: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