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上面刻有历史的痕迹,记载了古人的生活,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经济,教育,医学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开平碉楼等,但我最了解的莫过于万里长城。
长城分为秦长城和明长城:秦始皇26年,统一天下,为了维护和巩固大帝国安全,抵御匈奴人南下侵犯。在北部边界大规模修起万里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由蒙恬率30万大军和沿线的人民共同完成。其意义和作用,有利有弊,劳民伤财,修筑长城加深了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恶矛盾,但是,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边防
1961年,秦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而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也称为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作用是防御沙漠北边的游牧骑兵。如果没有明长城,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及生活。明长城的意义,就是对付大规模游牧军团。明长城的作用没有秦长城的作用大,因为要对抗风沙平墙,需要不断修缮,浪费大量人力。
明长城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里长城不仅属于中国文化遗产,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过去的历史,人民勤劳的精神和艰辛的汗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