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称“上等人不用支付宝”,来摸清这件事

了解一下这家媒体

发表这篇文章的叫香港“苹果日报”,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家媒体——热爱传播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具有轰动效应的名人八卦,并且有选择的报道内地新闻。它的立场是支持受政府最低限制的经济自由主义、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因此,它不具备媒体该有的中立性这一特质,着重渲染或放大个人的主观意图,以调动大众的情绪。

香港居民的支付习惯

既然涉及支付宝在香港使用,有必要了解一下香港居民的使用习惯。目前,香港居民习惯使用现金、信用卡和八达通进行支付。早在上个世纪,信用卡在香港就非常普及;八达通卡是香港普通使用的生活卡,支持公交、地铁、商超、酒店等各种消费场所,使用八达通卡能享受优惠,且充值方便,支持储值卡或信用卡自动充值,而且,几乎支持八达通卡消费的店铺都可以充值。该卡最高能充值1000港币,能满足各种线下小额支付场景。

支付宝的线下支付场景,并未能颠覆香港当地居民的支付流程,只是将卡这一介质变成了手机。而且,支付宝和微信在香港的支付牌照仅包含线上支付(微信支付还包含个人P2P转账业务),未包含商户扫用户的付款码等线下支付。

所以,支付宝和微信进军香港,对当地居民来说,线下小额支付的方式并未能颠覆八达通等现有的支付方式。

内地居民的支付习惯

很明显,在我们了解香港支付习惯的时候,这家媒体的编辑并未深入了解内地居民的支付习惯。2012年移动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各种终端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的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如社交、购物、咨询、技能教育等,由此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都能通过智能手机从互联网上找到解决方案,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影随行。

与此同时,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支付宝支付、微信等第3方支付APP,不但让我们足不出门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而且线下支付通过智能手机也能完成,所以大众出门不用带现金、不用带多张实体卡成为了一种趋势。大家在手机上出门通过微信联系友人,通过第3访支付APP完成购物、通过点评、旅游APP找到好吃好玩的地方,互联网时代配套如此完善,我们由此进入了无现金支付时代。

支付习惯不一样不应成为指责的理由

通过支付宝支付的本质也是需要先将借记卡或信用卡绑定支付宝,所以,使用支付宝支付并不意味着没有信用卡、无法积累信用分。我们提前享受着移动支付的便利,不论名下有多少张借记卡或信用卡,不用随身携带卡片,与支付宝或微信绑卡即可使用,而且,通过移动支付积累的信用分,能完成很多场景的实名信用校验,所以,第3方支付绑定信用卡交易,不但能给信用卡提额,还能双重积累信用。

民主社会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没有所谓的“上等人”,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只是习惯不同而已。面对媒体如有如此挑衅意味的文章,大家能理性看待,说明已看透了本质,只是习惯不一样不应成为指责的理由。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Tina说”,关注可获取更多原创干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简书里基本我所有的文章都是给自己看的,所以文章会有侧重地写肯定不全,不是写给大家看的。 1.活动营销: 在与微信经...
    徐薇薇阅读 1,902评论 0 1
  • 今天開始寫另外一個報告,下午開始整理數據,期間又遇到各種問題,數據半天整理不好,心裡無比煩躁,腦海中出現了好多次想...
    静心_安心阅读 7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