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在东阳的线下见面会,我秀了一下最近一直在学习和应用的四问学习法。
“四问学习法”:
1,我听到什么?
2,我想到什么?
3,我变成什么?
4,我用到哪里?
当我向大家介绍“四问学习的法”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不就是“见感思行”吗?
如果单从这四句话的字面理解,“四问学习法”确实和“见感思行”是一样的,但是,我学习的“四问学习法”不是大家通常理解并且很多人一直在用的“见感思行”,这是一套非常高效的系统学习工具,其实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之所以提炼成“四问”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掌握,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四问学习法”的用法。
首先,我从007不出局的写作7课上摘录了关于“见感思行”的定义: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记录下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没有看到这个观点你是怎么想的,得知这个观点后又是怎么想的,这中间加入落差,抓住读者注意力。
思: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这个描述非常地清晰,也正如写作第一课中所讲的那样,用这个方法我们很轻松就可以完成一篇知识卡片的写作,给自己积累下大量的写作素材。
但是,正如七布斯在线下分享中所提到的那样,对待学习,我们要“做一公分的宽度,做十公分的深度”,这与刘澜老师的“少学,但是要学得深”的说法是一样的,那么我该如何在学习上“做十公分的宽度”呢?这就要用到我今天要详细跟大家介绍的“四问学习法”这个学习工具。
第一步:我听到什么?
接受他人的知识或经验,这一步要求我们能够复述我们读到或者听到的内容。
要做好这一步,有很多细分的问题步骤:
1,我听到了什么?
2,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这个内容强调的是什么?
4,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5,为什么我最感兴趣,它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
在这一步,吸引我们的往往有两个原因:
第一种,它跟我们面临的某个问题有关系。比如我有个调皮的儿子,那么讲如何跟叛逆的儿子沟通的话题就会吸引我。
第二种:它跟我熟悉的某个说法有关系,这个关系,往往不一样。比如刘澜老师说,朋友圈英语打卡学习是假学习,我们很多人都有在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个观点很自然就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第二步,我想到什么?
联系,联系自己的知识或经验。这一步要求我们能够把自己听到的和已经拥有的知识或者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我想到已有的知识,这就是从听过渡到了第二步,想就是要联系到别的知识,要通过碎片的现象来寻找深层结构。
比如万豪酒店的创始人小马里奥特就通过餐厅服务员满意度不高想到了这个酒店的经理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不会通过了解基层服务员的诉求来实现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又进一步想到自己的企业文化走偏了,把企业利润放在了客户服务之上了,过于注重企业利润的文化是错误的。小马里奥特的这一些列深思成就了万豪酒店的今日之名。
第三步,我变成了什么?
调整,调整我接收到的内容,这一步要求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修改我听到的内容,以便自己应用。变就是要在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变成自己可以落地的东西。
例如:刘澜老师讲了一个“注意=熟悉+意外”的公式,我把他变成了“喜欢=熟悉+惊喜”。
再举刘澜老师之前提到的海底捞送眼镜布的例子:有个餐饮公司的经历去海底捞参观学习,发现海底捞给带眼镜的顾客发眼镜布,于是那个经理回去以后也给来自己餐厅用餐的客户送眼镜布。
这个经理的做法就不是变了,而是直接用,他直接从听到用,略过了想和变的步骤,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
那么刘澜老师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并如何去变的呢?
第一个变:想到海底捞送眼镜布是为了要消除用户在就餐中的不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这个进行升级创新,要消除用户在整个用餐过程中的不便,那么我们是不是给顾客提供“全流程服务,从遇到到停车,到引导找位置给客户提供一条龙的周到服务呢?
第二个变: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不是我的强项,如果我也学海底捞去做服务只会劳民伤财,还不一定可以做得比人家好,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干脆放弃“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体验”这一块,专心致给客户提供在菜品上的极致体验:例如西贝莜面村,在北京开了一家店,只设大堂,没有包厢,把原来的一百多道菜的菜单砍到只有38道菜,但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生意好到爆,大家坐在小板凳上排队等就餐。
第四步,我用到哪里?
应用,应用我调整后的内容,这一步要求我明确新学习到的知识的应用情境,并加以实际应用。
比如,“喜欢=熟悉+惊喜”的公司,很多人就可以用到自己的追女朋友身上去,时常给女女朋友制造一点惊喜,她就会爱你到不可自拔。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四问学习法”和“见感思行”的区别了吧,在四问学习法中,“见感思行”只是“听到”和“用到”这两步,所以,“见感思行”适合初学者,“四问学习法”适合有一定学习基础的人。
“四问学习法”是非常严苛的一种学习方法,对学习者的要求非常之高,我学习起来也是非常吃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刘澜每日一讲领导力”公众号,每天跟刘澜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