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范闲的一生都在被亲爹庆帝算计,那么范闲的一生同时也在被陈萍萍设计。
而宗师级别的毒医圣手费介,只有范闲是他孤独终老的唯一慰籍;独立于四大宗师之外的五竹,虽然武艺超群却比费介好不到哪里去,他甚至经常失忆且唯恐有一天自己连范闲都给忘了。
权倾朝野的岳父林若甫两个儿子非痴即死,最后还落个告老还乡被追杀的命运。
都说范闲是世界上最会拼爹的主,六个父亲五个贵,还有一个是国王。而范闲的六个爹之中,唯有户部尚书范建,才是妥妥的人生终极赢家,他也是范闲六个爹中,最聪明、最幸福的那一位。
都说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爱之深责之切。而范建之爱子女,是无私的、博大的、通情理的,他懂得个性化培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对“私生子”范闲,范建懂得趋利避害且随时愿意做其坚实的后盾和依靠。比起庆帝、陈萍萍的老谋深算,比起五竹、费介的时隐时现,比起岳父林若甫的权衡利弊,我认为,唯有范建把自己当成了范闲的亲生父亲,他对范闲的爱,不是亲爹却胜似亲爹。
若不是《庆余年1》太子李承乾带卫队堵在鉴查院门口缉拿范闲,料谁都不知道,户部尚书范建原来还在庆帝的密照不宣下悄悄培养了一批近100人的皇室红衣虎卫。而范建之所以敢先斩后奏敢于关键时刻亮出红衣虎位,亦是拿捏了庆帝对其“护犊心切”而不忍责备的软肋。
《庆余年2》一开篇,当庆帝、陈萍萍、范建第一时间获悉了范闲的死讯,庆帝的第一反应是失态狂奔与气急败坏,陈萍萍的第一反应是从椅子跌落地上的悲痛隐忍,唯有范建的悲伤逆流成河,才是身为人父最真情的流露。
在庆国大殿之上,范建噙着眼泪问:我儿子的尸体在哪儿?陈萍萍答:不知道!只见范建当着庆帝的面几乎失去了理智,他悲伤逆流成河地咆哮和责难道:你凭什么不知道?是你们让他接手鉴查院,是你们逼他出使北齐,也是你们撤走黑骑,让他以命犯险。把他藏了一辈子,怎不能到死都不明不白的!他是个人,不是棋子。你们不要他,我要!这时的陈萍萍也蔫了气:我把命赔给他!范建依然怒不可遏:行,你现在就去死吧!
对亲生儿子范思辙,正因为恨铁不成钢,终日忙于朝政唯恐柳姨娘护犊护短,他宁愿抛弃世家贵胄重儿轻女的陋习,心甘情愿地把范思辙在家的监督管教权交给了范思辙的姐姐范若若。
而女儿范若若,亦有别于豪门高户那些只醉心于闺中女红、相夫教子的世家千金。她因从小受兄长范闲现代理念的熏陶和影响,所以无论思想还是行动,亦或胆识当担,都有“男儿当自强”的远见和魄力。而从某个意义上来讲,与其说是范闲影响了范若若,还不如说是范建为范若若铺平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范闲出身帝王家却养在范宅,这让本就韬光养晦的户部尚书范建更加沉稳且底气十足;儿子范思辙虽然仕途不济,但满脑子的经商财脑最终让范家富甲天下;女儿范若若师从四大宗师苦荷成为新一代神医圣手,又有五竹叔亲传巴姆雷特狙击枪法,据说后来自己的儿子还被三皇子选为一代储君。
难怪国公府大千金哪怕续弦做柳姨娘也要嫁进范家。韬光养晦又聪明绝顶的范建,他的三个孩子三个贵,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妥妥人生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