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晴
这些天在喜马拉雅上听《红楼梦》,我脑子里总不时浮现出一个人来,她的相貌才情像极了电视剧《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她是我初中时最好的朋友小丽。
在东北很少有小丽这样的女孩,身子骨极其单薄瘦削,让人担心被一阵大风刮跑。脸孔特别白净,眼睛细长,眉清目秀,鼻子坚挺小巧,尖尖的下颏,走路袅袅婷婷,说话温言软语,活脱脱从古代穿越过来古典美人。
小丽的性格和外形气质特别吻合,她从不主动跟人接近,给人清高孤傲的感觉,如果你主动靠近她,逐渐了解她,才发现她其实很好相处,是特别善良敦厚的人。她看起来对人的疏远冷淡甚至有点戒备,其实是保护自己的外壳,这一点我慢慢才了解。
小丽不但有林黛玉的神韵,还有她的才情。她的作文写得极好,口才更是绝佳。
记得一次开班会课,主题是谈对考试作弊的看法,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言。我们走上台前,拿着稿子还紧张得发抖。轮到小丽了,她竟然没拿稿子。她稳稳地站在前面,毫无惧色,抑扬顿挫、慷慨陈词。还记得她分析了作弊的目的和弊端,还讲了班级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发言的最后直接声明,自己从小到大没有在考场作过弊,以后也会坚持这样做,绝不做为了虚荣而侮辱自己人格的事。
小丽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师生雷鸣般地掌声,大家被她出众的文采和口才折服,更钦佩她的胆量和魄力。
一个看起来那样文静内向甚至有些孤僻的女孩,竟然有勇气当众演讲,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的举动给那些平常聒噪,关键时刻却上不了台面的人,重重一击。
我从心底里佩服她,但是当时内向自卑的我没有勇气走近她。有一次好像是集体看话剧,散场后我俩顺路就一起结伴回家。我说自己是路盲,亏了有她领路。她被我逗笑了,本来很俊俏的脸更好看了。我俩一路走着聊着,发现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看法也相同,特别合得来,就越走越近。
我喜欢看她的手,小巧修长,水灵灵真跟水葱一样,摸起来绵软无骨,无论冬夏总是凉凉的。我问她,冷吗?手为什么这么凉?她说,没人疼。我以为是开玩笑,后来才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小丽的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好,她是奶奶带大的,从小就跟奶奶特别亲。她还有个妹妹,奶奶去世后,妈妈特别宠溺妹妹,却看她不顺眼,总挑她的毛病。小丽本来跟妈妈就不亲,再加上不肯低头的性格,跟妈妈的关系越处越僵,甚至能到几天不说一句话的地步。
小丽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俩又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后来她去了文科班,在班级一直是名列前茅。高考时她考上了师专学历史。
我俩虽然身处异地,但经常通信,她一直在练字,庞中华的行体写得有模有样。那时候她的性格也开朗好多。毕业前她在一所名校实习,她的博学和口才深受学生喜爱,虽然那所学校也缺人,她没有关系想留也留不下。
后来她毕业去了一所薄弱学校,生源很差,加上历史不是考试学科,学生不重视,上课纪律特别不好,她慢慢没有了刚毕业时的激情。
当我毕业回了省城时,她与妈妈的关系更糟了。虽然在一个家住,她自己做饭吃,妈妈恨不得她马上离开这个家。
她跟我说,自己一天也不想在这个家里待下去。后来在一位高中同学的建议下,她重新拿起课本,准备复习考研究生。她的底子好,又很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假期时,她告诉我,有个男同学追求她,她的声音很轻快,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大好前途在召唤着她,我真是为她高兴。
我们另外一个中学同学在深圳发展得很好,不想回家的她毕业就去了深圳。她一个人生活的成本很高,可能是因为待遇问题,她没有去高校,而是去了一家民营公司。后来又接连跳槽,后来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我一直特别想念她,但是打听不到她的消息。老天眷顾,有一次去原来的家附近溜达,竟然遇到了她的父母,虽然老了,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我留了电话。
后来她回家了,我们见面了,真是百感交集。人还是那么瘦,她说这辈子也胖不起来了。
她告诉我,从深圳又去了北京。一直在外面飘着,工作经常换,也没有成家。我说,你干脆回家吧,父母也老了,他们也希望你回来。她摇摇头。那天我要跟她一起吃饭,她说,父母把房子租出去了,她要帮他们收拾一下。我说妹妹呢?她说指不上。
她虽然嘴硬,但心里是特别孝顺的,也一直惦记他们。
小丽有些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性格受家庭影响特别大。我和小丽都受过原生家庭的伤,所以惺惺相惜、情同手足。
我在心底一直仰慕关注的少年伙伴,也是我对生活种种感悟的一个标注。她若家庭幸福,事业顺利,我便觉得年少时的孤寂与倔强都可以成为闯荡未来人生的铠甲;倘若一直颠沛凄苦下去,便又觉得自小与母亲不睦,一定是人生难以顺遂的沟堑。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究竟多大,还是因人而异,既不能沉沦于此,更不能漠然置之。
小丽还远在外地,生活很不易,她看起来很柔弱,但骨子里很坚强。我希望她平安顺遂,更期待属于她的幸福正在不远处召唤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