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4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通译】

        王孙贾问:与其去谄媚于奥神,宁愿谄媚于灶神,为什么是这样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得罪于天,那还有地方祷告呀。

    【学究】

        王孙贾是鲁国君王之孙名贾还是名叫王孙贾的这个人,似乎没有明确提示。如果是王孙之名贾则不通问政礼,如果名王孙贾则不通俗礼,按季孙氏这样推理,应该是鲁国的一个官员,这里不作探究,反正有这样一个人问礼于孔子而已。

      “奥神在西南位,灶神在南位”此话应该在当时是一句很普通的话,那是什么意思呢?表面看来是祭神之说,实际上说奥神是内廷官员,灶神是地方官员,与其舍近求远去奉承京官,还不如实实在在巴结地方官员,但为什么要做如此区分呢?孔子回答很巧妙:什么奥什么灶,如果得罪了天,你连祷告的地方都没有了。

        此句告知大家,不要因私获利而巴结那些官员,还不如老老实实去面向大众,百姓就是天,君王替天行道。唯有如此明礼之作为,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必定没有任何机会。

        礼制是大家共识,不能因私舞弊。现代企业管理何尝不是这样,许多人不去好好服务客户,开拓市场,却总在办公室搞政治斗争,总是围着老大阿谀奉承,结果企业没有发展,最后树倒猢狲散,连生存机会都没有。

        孔子真是企业管理的鼻祖,通过礼制这样的切入点来明确告知大家,制度的重要性。管理上要讲人品,要讲能力,更重要是要遵守制度。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通译】

        孔子说:周朝的礼制借鉴于夏商二朝,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

      【学究】

          因农耕而人聚集,通过夏商两朝千余年的发展,当时社会已经从原始部落走向社会聚集。为了管理这样的社会形态,不断产生管理制度并逐渐成熟。到了周朝,延续并加以修正,礼仪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五达道”“三达德”已经成为当时周朝礼制的核心。

        孔子为何这么明确的说,自己遵从周朝的制度呢?也就是说当下很多诸侯所作所为已经背离周朝的礼制,提醒当时鲁国季孙氏一定要清晰礼制的作用。如果只知道为了当下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位置所在,被自己的颠倒是非行为,最后搞得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回复这几章,始终在说明一点,就是礼制为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世渊源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
    chenge微博谈阅读 2,165评论 0 16
  • 缘起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看了《记事本圆梦计划》这本书,知道了“手帐”这个词,那时还很认真的写了自己的五年人生金字塔...
    谢美女的自留地阅读 2,657评论 22 40
  •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对自身的了解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年来,我曾做过各类旨在了解自身性格...
    湖田瓦瓦阅读 308评论 0 0
  • 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做一次水洗面膜了。 一直依仗着自己天生还过得去的皮肤,兴致起来就去美容院做一个面部护理,没时间就在...
    茉莉大大阅读 1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