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高二,每次周六一回家,就捧起手机玩。
我原本不打算劝说他,觉得应该让他自己管理好手机的问题。可是,那天从学校开完家长会,知道儿子成绩不理想,甚至有时候周末作业都没完成。回来后,我就与他爸爸商量,这个手机的事是不是要管起来了?毕竟,明年就要高考了,总这样玩下去不行啊!
老公问我:怎么管?
我提议:我们规定一个全家玩手机的时间,每人每天只能用一小时手机,其余时间把大家的手机集中放在一个地方,谁都不要去拿。
其实,我是思考了很久,才提出这个建议的。因为我做云集,随时要在微信上回答店主或客户的问题,没有及时回复可能错失一些机会。我还得研究商品,才好介绍给大家。说起来,我是最需要手机的人。但是,比起儿子的成长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学校回到家,我和老公达成一致后,我就找了个机会和儿子谈了手机的事。
不出所料,儿子不同意。
自然是不想被限制玩耍的时间啦!
我心里想。
但我还是问儿子为什么不可以?
没想到儿子回答说:本来你们说要我学会自我管理,现在又要把我的手机管起来,那还不是你们在管理?就算有好的结果,那也不是我自己努力锻炼自我管理的结果,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得似乎有道理。但成绩摆在那里,明显是你自己没管好嘛!所以爹妈要收回手机的管理权。
最后,儿子在很不情愿中答应了。那个周末,他非常不开心。
这个周六,我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然后提醒儿子手机的事。
没想到儿子说:我不能交。
我问:为什么?
答:因为我要用手机写一封信给你们。
我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纸笔写呢?
答:就是与手机有关,所以才要用手机写给你们。
我想了想,不能硬来,那就看看他想写什么吧!
午睡起来后,儿子把手机交给了他爸,手机上果然有一封信。
信的大致内容有五点:
第一,你们总是不相信我,请你们相信我可以做好。
第二,我周六中午才回到家,在学校呆了六天,回到家再也不想学习,而你们总是提醒我学习学习,我真的很烦,但又不敢违抗你们,只好装作在学习,结果比在学校还累!
第三,你们常觉得对我说话已经很温和了,可是我只能感觉到,你们还在逼迫我。至于有没有逼我,不是由你们说了算,而是由我的感觉说了算。事实上,在你们所谓“温和”的督促下,我感受到了被逼迫,这令我很不舒服!
第四,在家里不得不学,比在学校里自己想学,要累得多得多(我想儿子的意思是:被人逼着学习,会觉得很累,自己想学,才觉得轻松)
第五,请你们不要再用以前那种说教的方式和我谈学习,这种说教方式令我非常难受,甚至会影响我在学校的学习。
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我都替自己羞愧。因为,在看了这封信后,我和老公还在商量,周末不加强弱科怎么行呢?然后与儿子聊时,就一再提到成绩,强调如果不把周末利用起来,怎么赶得上复习进度(他们现在已经进入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了)?
最后,直到儿子哭着说,我本来觉得自己可以,结果你们说了之后,我又觉得自己做不到了。上了初中之后,儿子就很少哭了。
直到这时,我才惊觉:我又在试图说服儿子按照我们认为标准的节奏来调整行为。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这是今年最好的演讲: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它先告诉你大多数人眼中“最完美”的人生模样:18岁成人,22岁开始工作,25岁工作稳定,30岁前结婚生子,人生慢慢稳定,直到过完一生。视频后半段却告诉大家:没有谁规定,你的路一定要按照别人的轨迹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和大多数人一样呢?找准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表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机,别让任何人打乱属于你人生的节奏。
本来,我还在为儿子为什么哭泣而困惑。可是,当“自己的人生节奏”几个字跳入脑海时,我突然明白了儿子的难过。
是的,他的成绩还不见起色;他回家还是不会主动学习;他看上去也确实没有什么目标;他没有整理错题集;他爸爸给他买的一袋子书也不见他怎么看……
但是,第三轮复习开始时,他已经在调整自己的行为:会努力做好笔记,听不懂的下课会去问同学,尽量快地完成作业(事实上,他已经比以前快了很多),也主动不带手机回学校。
他在慢慢意识到有些习惯真的要改,也在努力去改。而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总想去给孩子建议这个、建议那个?因为我们觉得孩子的节奏不对,我们从自己的观察中、从孩子的成绩中觉得,这时候他应该做这个,那时候他应该做那个,“应该”就会没完没了地出现。
却不知道,孩子在我们看似“温和”的、不断的“建议”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学习和做事的动力,因为都是别人的建议,完全找不到自己的节奏了。
儿子快十八岁了,我要相信,就快成年的他一定有自己的计划和学习与生活的节奏,而我对他的干涉,其实就是不相信。所以,儿子感觉到了我对他的不相信,他难过。
高中的生活是非常紧凑的,连他们班主任都说,在学校,每段时间都有安排好的必做的事。那么,孩子回到家,想喘一口气、歇一歇,为什么我就不能理解呢?为什么还想说服他去学习呢?
感受是最重要的,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温和地对待孩子,不是由我们大人说了算,是由孩子的感受说了算。感受不好,你再“温和”,也是假的。
不是自己想学,是为了应付他人而“学”,不但学不到,而且双方都身心俱疲。
说教模式不是真正的亲子模式,说教最令人反感,而惯于说教,这是我们的职业病,是病,得治!靠谁来治,唯有靠自己。真正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轻松、有爱的亲子模式。
很奇怪,看完儿子的信,我还和老公讨论了一阵,都没有想到这些道理(虽然以前看过无数遍,也非常认同),却在儿子的眼泪中,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认同的东西,其实一直没有做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节奏,除了自己。
既然如此,那我不如将眼光放在自己的人生节奏上,尽量将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精彩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