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小波的再一次相遇。
未开始读正文,先看到的是李银河的题序——“希望小波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真好,希望小波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希腊神话中,曾把人类的历史按金属的质地进行过划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其中的白银时代,据说是“人蒙神的恩宠,终生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相貌和心境都像儿童”的时代。第二页,“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
在热寂之后,整个宇宙同此凉热,没有差别,沦为一片冷冰冰的、稀薄的银色混沌,这就是白银时代。小波在这个虚拟的时空里作了一个关于未来世界的黑色预言——这是一篇描写未来的小说。在1997第一次发表出来的《白银时代》,书中第五页第一句就是“现在是2020年”。也就是说,全篇文章是建构在小波对于未来二十年后生活的想象之上。“充满雾气的停车场,人与人之间互相制约和敷衍的交往,无意义重复的工作机制,”依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出现,20年之后的我们与书中的描写竟是如此的贴合,不由得再一次为小波热烈鼓掌。
其次,这还是一篇“敏感、怪异”的小说。书中描写的世界会令人感到有一些无聊,有一些可笑,但最后想起来又十分可怕的一个世界。主角是一个夸张化的形象,一个天才一个呆子,一个抑郁症患者,一只蛇颈龙一样的庞然大物。这样一个怪人被设定在一个诡异的未来,在未来,世界热寂成为了“白银时代”。在未来,日子是一种无差别的荒诞,写作是为了给别人枪毙掉稿子,性爱是一种恶毒的互相折磨,于是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很荒谬,然而这种荒诞又是反复的、无差别的,就像主角一遍又一遍地写《师生恋》,最后发表出来的还是原来那一份稿子。
而谈到“师生恋”这个话题,我们大多数会敏感,甚至接近于“禁忌”,但,爱是平等的。“师生恋”本身映射的就是一种不对等下人际关系的扭曲——我与同名的“克”的关系,“棕色的”与我的关系,“美丽的花”和我的关系,都是某种扭曲的放大化。
从头至尾,老师的那个谜语贯穿整个故事——“世界是银子的。”在最后,这个谜语被解开——“热寂之后,世界同此凉热,而银子是导热最好的金属。”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白银世界里,每一处与每一处同温,每一处与每一处都不会有差别。白银时代,一统天下。我们的世界不断趋向一种无意识的统一化,而我们,在这可怕的潮流中,集体昏迷。
清醒的意识,破碎的梦境,小波用一条条线把处在不同时空、不同世界的人物串联起来,每个人都似乎出现过,可是每个人又那么独一无二,那个上司身上有老师的影子,而"我"到底是在沙漠里,在公司,还是在老师家的床上?棕色的不是棕色,却有沙漠里漫天的黄沙的颜色?都说这是卡夫卡型的荒诞手法,我却觉得白银时代里的他在迷惘,在困惑,在慢慢向现实屈服,他想回到他的黄金时代,但却无能为力,“想要跳舞,却发现脚上早已绑上了镣铐。”
写作,神奇的写作,拿起笔,你可以言你所言,畅所欲为,在写作这个世界里,没有框架,没有束缚,只有自由。最后,还要给小波老师的“厄瓜多尔香蕉 ”点个赞,太有趣儿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