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作物都来自野生植物,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将那些有毒的难吃的植物辨别出来的?又是如何“驯化”这些植物的呢?
植物驯化可以定义为:栽种某一植物并由此有意或无意地使其发生不同于其野生祖先的、更有利于人类消费的遗传变化。
事实上,人类只不过帮助植物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我们在一个地方将植物的果实吃下,在其他地方将其种子排出,或者将果实带到某地后因不能使用而丢弃。我们的祖先选择这些植物的时候也是通过一些能看到的外部特征,例如大小以及能品尝到的味道等来进行挑选。除了最明显的大小和味道,还包括类似种子外面的果肉多少、种子含油量以及纤维长等。可以说,早前的农民是有意或者无意间进行了对植物的驯化。
不管古代旅行者对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的选择是否依赖于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标准,由此产生的野生植物向作物的演化起先总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这是我们对野生植物个体选择的必然结果,是园子里各植物个体之间竞争的结果,而这种竞争所偏爱的个体和在野外得天独厚的个体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