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已经喝了两杯热水,捂着左腮帮子假装思考可半个小时。如你们所知,我的牙痛病又犯了,祸根大概是早上抹黑啃的那个豆沙面包。中午跟家人打电话,小朋友奶声奶气地叫妈妈,不争气的眼泪唰地流下来。
出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回到家已万家灯火。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生活已五天了,虽然并不觉得有多苦,只是觉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出门时,他还未起床,回家后过不了一个小时他就要睡觉。那么短的时间里,除了吧啦几口饭,陪他玩儿陪他闹,可没多一会儿,他就困了累了,还没抱够小身体亲够小脸蛋儿,他就要睡觉。
上班之前,我们提前二十几天让爷爷进入他的生活,也不断重复说:"妈妈要上班,以后爷爷陪你玩儿。”两岁半的他很懂事,起床后也不哭不闹,乖乖地自己玩儿。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愿意出门(可能是他习惯了跟妈妈出门玩儿,爷爷陪着可能没有安全感),饭量也不错,学着自己吃不让爷爷喂。他这样优秀的表现远超我们的预料,本以为他会哭闹几天,没想就这么安静地接受了妈妈去上班的事实。
之前很多奶奶都抱怨孩子跟妈妈一起的时候,特别容易哭。我们分析过,因为小朋友跟妈妈在一块儿身心是最放松的,情绪也是不受控制的。他们不懂掩饰心情,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笑。比如妈妈回到家,会像只小鸟儿飞过来扑进怀里,然后开心地满屋子乱跑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而在爷爷奶奶姥姥爷爷面前他们变得安静懂事很多,不知道小人儿是不是因为陌生才会变得懂事。
人只有在最放松的时候,才能完全地展现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小朋友大朋友莫不如此。看到孩子这么懂事,我都心如刀绞,宁愿他哭闹几次,好让爸妈的内心负罪感减轻些。
育儿的路上,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用心亲自陪伴他,在爱的浇灌下他个快乐自信的孩子。而一旦进入职场,分身乏术,照顾孩子有些力不从心,对孩子反而倍觉愧疚。这是社会的通病,我逃不掉,只有继续坚持,一块儿成长。
一再明白,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走出这一步,挺难,不过我得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