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住散记(九十四)

在北京我又过了一个槐花季。初夏,槐树上粉白粉黄一簇簇开在绿叶中的花朵,扮靓了一条条街道、一个个社区,也美了北京这个大都市。到了盛夏,一场场随风飘落的槐花雨,让路人如入了仙境。这如今又喜见了这粉黄的像铃铛一样挂满枝头的槐花果,似乎进了硕果累累的大观园。二个多月的时光倏忽之间如流水般就这样在一个槐花季淌过。

北京今夏多雨,立秋之后也是秋雨连绵,庭院里的树的枝叶长得格外的葱茏茂密,不像前些年少雨的夏和早秋,干得叶子都打蔫,过早的呈现出要落了一样的没有生气。那时,我走在树木下,我还担心这样旱下去,这地底下还有没有水滋补这叶子向空中蒸发的水气。

雨多雨勤,北京的这个夏和早秋比较的凉快,一场雨后,早晚就是二十一二度,有几次还跌到了一十九度,差不了多少我的一些朋友在贵州六盘水避暑的那样的舒适度,这让我心里有了点小宽慰。我广州的一些乡友,最近几年他们每年都去贵州六盘水避暑,那里凉快得很,我呢一次都没去过,主要原因是手头没他们宽松,去一次吃住一个多月加上玩点牌,没有万把两万块钱不行。

我这个人退休工资拿得少,就是早退的中人,加之偏僻小县工资水平低。父母在时,我那点工资最优先的是养父母,然后是其他,很少拿钱去打牌。父母不在了,省点钱就是想搞点旅游,想看的地方就想去看哈,一次旅游归来囊中就羞涩了。外出旅游,我还不购物、不租车,能省则省。偶尔与好友打牌,仅仅打点小牌。这次到北京后,有几个朋友邀我去玩家乡的纸牌,我都婉拒了,因为我玩不了他们打的那个档次。

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较严重,万寿路西街这里的几个院子住的高龄老人也是特多。有一天上午我到这里的61号院散步,碰到了一家两个老请两个阿姨的。阿姨介绍:男的九十岁了,火箭专家,女的八十八了,大学教授,两位老人行动不便了,都坐上了轮椅,并且都有点老年痴呆了。两个阿姨每天上午推老人们在院子里转转,晒晒太阳。推女教授的阿姨有时还扶老太太下轮椅走上几十步,边走还边教老太太唱歌。“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一遍又一遍,就那么两句歌词,老人家总是记不住。

我问推火箭专家的阿姨,你每月工资是多少?阿姨说:“我先来,六千一月,她慢后来的,五千五。”“那谁做饭呢?”“我做饭,她打扫卫生什么的。”“那睡觉呢?”“我们都睡行军床,都睡在老人床边。”

不是我爱管闲事,是自己已经有了这把年纪了,怎样老去是该想想了,这是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一直认为在家养老比在养老中心好,呆在自己的家里,心里要踏实些。

人口老龄化,银发经济有很大的潜力,像老专家两老的工资肯定高,一下解决了两个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小县城,请工更便宜,我母亲临终那两年,请个阿姨月工资就二千块。


第二次空中梯队演练

这次在北京碰上了“九三”大阅兵,真是难得。孩子住的五颗松这里离长安街很远,我开始想到长安街近距离观看。八月三十号,花坛刚布置好,我就去看了看,从建国门看到西单,顺便看哪里可以近距离观看,一打听十里长安“九三”阅兵那天都是交通管制的,包括五颗松这里,咋去得了,况且长安街两边是不能站人现场观看的,那就只好呆在家里看了。

第二次空中梯队演练,我刚从正定回来,突然天空轰轰隆隆的,知道是飞机来了,隔着窗户玻璃抓拍了几张,那天天气不太好,拍的效果欠佳。第三次空中梯队演练,有朋友告诉我上午十点有飞机演练,我就蹲守在复兴路五颗松体育馆段,近距离看到了演练的各种机型,可惜我不是军迷,看了也不懂。

战鹰呼啸,气势如虹,“九三”受阅的空中梯队来了!这次受阅的有预警侦察、远程打击、制空作战、战略投送、支援保障等机型,成体系展示我军快速提升的空中作战能力,这是今天上午十点多看实况转播才知道的。

这次大阅兵是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时候,我军装备实力较大面积的展示。特别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的惊暴展示,它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真的太震撼了,看完“九三”阅兵实况转播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建国门摆设的花坛

(2025年9月3日下午于北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