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放宽,丁克一族,生育基金,近些年来,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除了因为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婚姻家庭的受教育不断提高,女性的社会分工不再只是承担家庭主妇的职责,更多的参与到自己的事业与爱好当中。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不用过分担忧退休后的生活,养儿防老也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除此之外,养育孩子的成本的急剧上升,也是低生育率的一个重大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丁克一族的出现,生育基金的构思设想,二胎放宽的出台执行。
那么到底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多大呢?这里仅仅以平均水平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首先,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很大,在不那么落后的城市里,一个考上专科的学生是不可能被称为好学生的,甚至,他们在老师眼中,就是差生,在学生眼里,就是不爱学习的同学。而农村则几乎相反,多数人高中就辍学打工,能顺利进入大学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所以说,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你需要保证他能顺利再城市里就读,按照国内的制度来看,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便是抚养孩子的第一个成本。其次,培育一个小孩,必不可缺的便是时间,在这个加班司空见惯的年代,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这又成为了你的一个新负担。或许你会说,双方的父母,不也能分担下照顾小孩的任务吗?实际上,他们的确可以适当照顾下小孩,但他们却也不适合长期扮演小孩监护人的角色,一方面,父母应该拥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处在国家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的两代人,接受到的信息差距早已不可相互比较,更不要说,上一代的父母,多数是农民出身,小学学历,而当代年轻人,再怎么不济,也都是一个高中生啊,对于事物的理解方面,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果仍然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来养育孩子,势必会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传输不少旧思想,旧观念。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冲破原有家庭的束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将孩子长期托付给自己父母照顾,应该是不可取的。以上所说的经济与精力,便是我认为的两个最大成本。
正因为有了上述的想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毫无节制,毫无计划般的生育状况,我感到非常不解,这种情况,在贫困的家庭里尤为严重。但当我今天看完电影《何以为家》之后,我便有了相对清晰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在他们的理解里,把孩子养育成人,抚养成才绝对不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他们的想法,概括起来说,那就是男孩在承担家庭责任之余,可以适当地去上学,去学习,以便成为一个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财富的人。而女孩,则彻彻底底就是一件商品,在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之后,她们就要扮演家庭工作者的身份,而正处花季之时,她们便要以商品的性质,出嫁出去,以换取一定的利益。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夫妻双方孜孜不倦地去怀孕,去生育的最大原因了。因为,不管是男是女,都能为他们带来好处。对于精养的家庭来说,一个孩子与两个孩子,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一个孩子的出现,就意味着你需要放弃自己大量的个人时间,去照顾他,去培养他,而两个小孩,就表示这种支出几乎要成倍的增长。而对于贫苦的家庭来说,生5个,和生10个,又能有多大的区别呢?衣食住行,这些在普通家庭里,时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他们眼前,都不是事儿,因为,他们只需要保证孩子的最低生存标准就可以了,而一旦这些孩子具备自由活动的能力了,便又会被要求去做些简单的谋生,问题实在无法解决了,贩卖孩子,又是这些贫困家庭父母的一个选择。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想法中,生的孩子越大,成为人中龙凤的概率就越大,一旦有一个孩子成为了人才,那么父母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虽然,这只不过是0.01%与0.02%的不同。两种家庭下的孩子的最大差别,那就是前者为人,拥有人权,拥有可以期盼的未来。而后者,仅仅是工具,是父母企图用来改善家庭状况的。正如影片中赞恩最后所说的,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诚然,相比于大多数和平环境下的家庭,他父母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但在中东的贫民窟的背景下的家庭,有能有多少比他们好呢?他们都只不过是大环境中无法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的无名百姓。在影片中,对他母亲的事迹也有所介绍,这说明了她母亲对于“贩卖”萨哈的举动的想法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自身的经历,在父母,在他们的观念中渐渐形成的。他们的父母是坏人吗? 在身处于截然不同的世界中的我们来看,那肯定是坏得透顶了,但在贫民窟里,他们干的,只不过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罢了。再往深层次挖掘,对于步入中年,生命中已不存在太多可能的夫妻双方,也许真的没办法去好好工作,逆转未来了,但这就能说明他们一定是挥霍了青春,糟蹋了自己的未来,自食其果吗?影片中父亲童年的影子,最大可能性,便是他儿子,赞恩的模样,没有太多的机会上学,不得不为赚钱而早早投入到工作当中。引用香港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里的一句话,“做穷人,亦或是做富翁,靠命运,还是靠双手,仅仅通过教育又是否存在着可能呢?” 不管在哪个国度,教育都是改变命运的做有效方式,而连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而连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又真的能过分的责备这些父母,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未来吗?他们无能,但同时,他们也无奈。
你知道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依然不乏很多大妈,钟爱于那种土得掉渣的大红大紫吗?因为身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她们,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原本大家的服装颜色,不外乎是军绿,深蓝,纯黑,而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下,她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事物,缤纷个性,色彩张扬的服装,正正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在当代年轻人看来,这些颜色,已经越来越不被认可,被淘汰了。但在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她们眼中,这仍然是思想中最先进的红黄蓝绿。根植于那些贫困家庭内心的,便是那个通过孩子改变人生的传统观念。虽然,在或许不是最优解,但他们连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做到优生优育呢?因此,这个恶性循环便无休无止的持续下去,打破这个循环,唯一可期待的,那就是等待社会整体发展到一定阶段。
纵使你了解了那么多社会规律,明白那么多大道理,置身于那个环境之后,你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吗? 还是会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下,沉沦堕落而变得麻木不仁?
还有一个问题,也通过黑人母亲的经历,给予了我更多的理解。因为男朋友的不负责行为,年轻女子意外怀孕,最终不顾反对,执意生下孩子,这种事件不算时常发生。以前的我认为,这不就是毁一生的举动吗?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还谈什么生儿育女,更不要说让他拥有明天了。我一个同学的亲戚的经历,与黑人母亲的处境有多少相似之处,或许可以一并探讨。这位同学的亲戚,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没有获得母亲的多少认可,早早辍学在外,在20岁正直青春的年龄,就意外怀孕,生下孩子。站在外人的角度看,尤其是对未来充满规划的人来看,这无疑是自杀性的行为。因为,一个孩子的诞生钳制着原本就平庸的你的发展的道路,当一个人失去现在,也没有未来的时候,人生或许就已经结束了。但对于这些年轻母亲来说,真的如此吗?绝对不是,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渴望与野心。她们所希望的,只不过是得到一份关怀,拥有一个情感的支柱,所以,孩子便几乎成为了她们的唯一,正如影片中那样,尽管这个孩子限制了泰格斯特的生活,她也根本不愿意将自己的亲生骨肉,贩卖出去。没有任何物质生活,她也依然可以在繁重的劳作中坚持下去,因为她心存希望,心有所系。而一旦这个唯一消失了,她们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即使身体尚在,灵魂早已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