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防水罩衣,计划给宝宝穿上,让他能不受约束、随心随意的刷牙,我和奶奶也不用再担心他弄湿衣服。于是,想象着一副美好和谐的画面,我一边播放学刷牙的动画片,一边准备给他穿上罩衣。
然而穿衣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很抗拒,虽然我提前有预料到,因为他平常就很难接受和适应一切新衣服、新鞋子和新帽子等新事物,但想着以允许他刷牙为交换条件,他应该会就范。诱导、劝说、威胁用尽之后,他仍然不肯穿,想着让他赶紧刷完牙带他出去玩,我就强行给他穿上了。这下一发不可收拾,他大哭大闹要脱下来,我想着好不容易穿上了,也不愿就此放弃,赶紧拿来了牙刷和杯子哄他,然而,并无效果。奶奶见他哭的太凶,就帮他脱下来了,我拿过衣服扔在沙发,丢了一句:不穿衣服就不要刷牙啦!转身自己去卫生间刷牙了。一边刷牙,一边是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但我知道我不能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于是刷完牙强忍怒火,一言不发的回房间了,整个过程中,宝宝还是一直在哭。
他的哭声让我的怒气久久不能平息,不能理解不让他穿了怎么还没完没了呢,觉得他在无理取闹,直到他突然叫了妈妈两个字,而且一边哭一边喊,我突然意识到,他之所以没有停止哭闹,是因为他感知到我生气并且不理他了。听着他一声一声叫着妈妈,我心理也是揪心的痛,决定出去抱抱他,虽然我的怒气并没有消。看到我出去后,他哭的越发伤心,甚至在地上打滚,我想起来了那句话:孩子越不可爱就是越需要爱的时候,而他我面前表现出的更为突出的“无理取闹”,其实表明了他此时想要得到我的爱的强烈需求。于是,理性告诉我,我应该去抱抱他,我也尝试强迫自己去把他抱起来,没想到,他根本不领情,看着我僵硬的表情,哭的更凶了,而且身体向奶奶倾斜,不让我抱。此时,生气和沮丧交加,我把他给了奶奶又回了房间。
可是他仍然没有停止哭闹并且喊妈妈的行为,奶奶就把他抱到了我的房间,但我坐在化妆台前,表面上若无其事的涂护肤霜,从始至终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他们离开房间后,我听到婆婆说了一句:你要听妈妈话啦,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啦!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想,不要和孩子这样说啊,因为这么久的学习让我知道这是有条件的爱,会让他产生自我否定,我要践行的是无条件的爱:你可以做错事也可以不完美,但我一样爱你。可我反问自己:你现在的行为不正好与这相悖吗?而且我现在似乎在实施隐形控制:他不听我的话就别想刷牙,他不听我的话我就不和你说话,以此作为惩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想要控制他的初心引发的。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很很愧疚也很吃惊,我没想到,我会是个有隐形控制行为模式的人!同时也明确了,最开始我的生气与愤怒,其实是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我希望自己不会因为担心他把衣服打湿而帮助他刷牙,他能尽情享受其中的自主感,我觉得自己是出于好心而且是站在宝宝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但却不被理解,所以感到委屈和失落。后来生气是因为我放下了面子,强忍自己的情绪,主动和他言和却遭到拒绝后的沮丧和挫败……
这时,我也从宝宝的哭声中听到了委屈的感觉:他只是不想穿罩衣,或者说他还没办法一下子接受它,因此被拒绝体验刷牙的乐趣,并失去了妈妈的爱。从一开始,他就被要求强制执行我的意愿,无法用言语表达不愿意,只能用哭声抗诉,进而被冠上无理取闹、不听话的帽子。然而,我的要求合理吗?或许我只是担心弄湿了难得换衣服,但又不想承认自己懒不想做而已;就算我的要求合理,我的方法和途径适当吗?或许如果不是因为着急让他赶紧刷完牙,而是和平常一样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耐心的劝导他,相信在恰当的时点,他终会欣然接受。
一翻梳理和反思以后,我终于能放下自己的情绪走出房间,心生怜悯的看着那个哭的满脸通红、眼泪鼻涕直流的小可怜,然后满怀歉意和心疼的说:来,妈妈抱好不好,妈妈帮你穿袜子和穿鞋子~他也终于向我伸出双手,接受了我的拥抱,当然还有我的歉意~
前后两次宝宝对我抱他的不同反应,让我又一次深刻体会到:我们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先接纳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而孩子是最擅长捕捉和识别情绪的人,感谢他让我不断察觉自我,不断反思,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