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把帮助别人称为布施,又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说白了就是给钱给方法给信心。
当我们在帮助他人实施行动的时候,哪种“布施”更重要,看起来好像“法布施”,就是给方法最管用,不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读书读多了我才知道,其实无畏布施更重要。也就是说要给人信心才是最重要。
就像在健身房教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制定健身计划,而是在我们耳边说:“坚持,再坚持!”就像我们在失落的时候,朋友的价值不是劝慰,而是陪伴。
无畏布施就是在别人低落的时候给人以信心,帮助别人重拾信心。
罗胖在书中讲到一位名医,他说虽然医生能治的病非常少,但是医生还是非常有用。他见过的很多情况,他能告诉病人下一阶段会发生什么,一个好的医生会陪伴病人,把人生走完,并不断告诉他前面路的样子。医学嘛“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病人尽可能多的安慰才是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同样在我们行动的时候一本好书也是这样,一边给我们信心,一边陪我们把路走完。
行动其实是天大的难题,这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正确的道理,而是因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总有很多行动方向的选择。比如说减肥,少吃多动的道理明晃晃摆在那里,谁都知道该怎么办?问题是今天饿了一天,要不要稍微放松一下自己?宴请客人的餐桌上,自己一点都不吃是不是很不得体?这个东西看起来热量不高,吃两口也没问题吧?我的膝盖有点疼,跑多了不好吧。
当把道理单独拿出来看的时候,他总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但在现实选择的岔路口,他又会显得很苍白,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话,“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当年参加“私董会”培训的时候,老师严禁我们对他人“提建议”。我问他为什么?老师说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有自己特定的约束条件,外人不可能全知。你给的建议再好他都可能做不到。
那么对别人的事情,我们只能闭嘴吗?老师说你可以说,但是只能说你以前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这段经历有没有用,让对方自行去判断。所有人的建议都是毒药,而所有人的经历都是宝藏。
我想起我的一个领导,年级比我轻。但是在员工遇到困难,恐惧,担心,身心不安的时候,他总能帮助别人,肯定别人,给人树立信心,消除恐惧。现在想来这就是无畏布施,也就是“勇布施”。正如布施是六波罗蜜之首,而无畏布施则是所有布施之首。
我自己几十年下来,“财布施”有一点,前些年做得更多的是“法布施”,教人方法。现在看来要进一步精进,向“无畏布施”进军。
金句:所有人的建议都是毒药,而所有人的经历都是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