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如琴湖(闲游庐山散记之三)

    (本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怡情如琴湖

  ——闲游庐山散记之三

                    徐民伟

“如琴湖”是庐山上的一处著名景点。位于牯岭街的西南方向,从牯岭街沿大林路西行数里,便到如琴湖了。“如琴湖”因其湖形状如提琴,且湖畔崖壁上存有古代"如琴"石刻,而得“如琴湖”之名。仅从其“如琴”这个名字,就能够让人感受到“如琴湖”的优雅情致了。而若真的来到湖边,则会不由地被它那恬淡优雅、温馨明净的情境所打动。

“如琴湖”是一处高山湖,虽然湖面并不大,但却平明如镜,汪汪一碧,在峰峦环抱,绿树环绕,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平铺在庐山上的一块温润的碧玉。湖的中心还有小岛,岛上花木茂盛、亭榭古朴。岛与湖岸由曲桥连接,远望之犹如湖中的园林。而湖的周围又建有别墅,这些别墅,青墙红瓦,造型别致,它们有的矗立于湖边,有的掩映在山上,让如琴湖充满了怡情养性的恬静韵致。蜿蜒的湖岸线约有数里之长,部分地方修建了滨湖的栈道,岸边则是环湖的幽径。漫步于栈道幽径,不时地会遇有涓涓小溪,它们从山上潺潺而下,流入湖中,有一条溪中的青石上还篆有“可听”二字的石刻,与崖壁上的“如琴”石刻两相呼应,水流淙淙,其声如琴,清新悦耳,养心怡情,与如琴湖的名字甚是吻合。如琴湖的地势相对平坦,与庐山上其它景点的陡峭山路形成鲜明对比,如琴湖温和而柔美,亲切而可人,它让游人的游览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心情也随之平静了起来,闲哉悠哉,缓游漫步,如琴湖是一个特别适宜散步小憇的地方。在这里,你既可以悠闲地漫步于曲桥幽径之上,又可以散淡地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身心完全地放松。当然,如果能够在湖畔的绿荫之下,沏上一杯清茶,那就更好了,耳听溪流如琴,眼观湖山似画,香茗在口,清风抚面,那神清气爽、怡情养心之美,真可谓是把“茶”临风,其喜洋洋者已。

让“如琴湖”怡情养心的,还有“花径”。“花径”是与“如琴湖”相连的另一个庐山著名景点,在历史上,如琴湖也曾被称为“花径湖”,由此可见,如琴湖和“花径”本就是一体相连、两景一地。相传,“花径”的来历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关。据说,唐朝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而获罪,被贬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白居易与庐山东林寺的法演大师及十余位好友,一同到庐山顶部的大林寺游玩。此时已是暮春时节,庐山脚下的桃花早已凋谢殆尽。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犹如早春二月的景象。白居易被眼前的桃花春景所打动,他触景生情,即兴吟出著名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吟诗后又提笔书写了“花径”二字。从此,人们便将白居易当年赏花吟诗的地方,称做“白司马花径”,俗称“花径”。

上述故事,从白居易所写的《游大林寺序》一文中可以得到佐证,其文曰:“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至。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吟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由此可见,“花径”确乎与白居易有关,与他的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有关,其诗因“花径”而有感,“花径”因其诗而闻名,而白居易与“花径”结缘的故事,则让“花径”及“如琴湖”又凭添了怡情山水的飘逸神采。

怡情“如琴湖”,“如琴湖”让人心悦情怡,流连忘返。

以上是“如琴湖”风光图片,皆为本人用手机拍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