薆来小院是谁的?
提出这个问题时,我知道,会有人毫不客气地说:“废话!是你王轻轻和艾行知的呗!”
确实,有点像废话。
其实不然。
薆来小院,并不是轻轻和行知两个人的。
房山文联史长义主席(作家凸凹先生)曾说:“薆来小院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文化小院。”
其实,说“声名远播”,略显夸张了,那是凸凹先生的抬爱,抑或是作家的文学表述手法吧!不过,在他的认可与推广下,确实是令更多人知道了薆来小院,知道了这是一个公益的文化小院,是喜欢文化、喜欢文学、喜欢学习、喜欢交流、喜欢聊天或是喜欢玩耍的人喝茶、聊天、聚会的小小院子,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薆来小院到底是谁的?
薆来小院是设计师散人的。散人被王轻轻极“有礼貌”地称为“曹老”,其实,人家一点也不显老,反而是高高帅帅的,一身的艺术细胞,鉴于他曾戏称轻轻为“王老师”,吓得轻轻同学无以作答,感觉叫“曹老师”回击力度不够,索性干脆省略第三个字,直接戏称他为“曹老~”,方才感觉格外有力。几年来,风风雨雨经历不少,面对王轻轻一干人等,散人常疾呼“交友不慎”,但始终包容万千,不做过多计较。薆来小院自2015年6月租在洪寺村,在资金极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历经他持续不断地设计、装饰,终于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变成一个打开院门别有洞天、文人雅士聚集的、文化味十足的文化小院。因为用水困难等等原因,2017年5月,小院迁到东岭村,一个开满黄连花的老宅子里。装修装饰任务更加繁重,尽管面向薆来好友,众筹了一些资金,但依然十分有限,他只能精打细算,事事亲力亲为去做小院的设计、制作。曾记得,树荫下,一桌、一茶、三两知己,愉快地决定了小院的名字——薆来,意在爱来常来,爱来不来;也曾畅想未来,知己好友院中常聚,品茶、清谈、抚琴、弄墨;还曾一起刷墙、钉桌、挂帘,叮当声、笑语声满院飘飞……更多的,则是他一个人,默默地独来自往,自己动手,自己收拾,自己做一切一切的事情,即便汗水湿透衣背,却没有人看到;即便受点磕碰外伤,也从不诉说……每次重要活动前,他会早早地来,布置会场,装点小院,把薆来的元素,融入众多细节之中,然后,在活动开始前,悄悄地走。小院最美好的时节,最惬意的时刻,留给众人;最艰苦的时候,最辛苦的时分,留给自己。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只是那个幕后英雄,用坚韧的臂膀、用高度的审美、用无私的胸怀,托起一个众人喜爱的小院、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院,却不愿让人知道他的辛苦、他的付出。他是爱小院的,一如轻轻、行知、小杰姐、猪猪姐以及众多热爱庭院生活的人。只不过,他把所有的热爱,直接化为行动,用自己的艺术细胞、聪明才智以及辛勤的汗水,去营造小院,将普通甚至简陋的院子,营造得繁花似锦,郁郁葱葱,诗意浓浓,美不胜收。
薆来小院是常夏斋——张寿江老师的。自2015年一次幽燕寻踪、登山访古相识,轻轻同学看丽姣老师和索俐老师爱人腿脚不便,难以登高,影响游山玩水,便邀请各位老师以后有空可以到薆来小院相聚,老哥们老姐们们在院里烧烧火、炖炖肉,做点农家饭吃,晒晒太阳、唠唠嗑,不必舟车劳顿,不必登高爬低。老师们客气地答应了。没想到说者有心,听者更有心,寿江老师听到了,真的当回了事。不但微信询问了轻轻小院的情况,还给小院指明了发展路径——不能光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呀!聚要有主题,有意义,不能瞎聚。怎么才算有意义呀?怎么才能不瞎聚呢?王轻轻一脸茫然,傻乎乎地问。寿江老师又开始“支招儿”:可以请老师过来给大家上课,一块聊聊诗词歌赋。王轻轻继续懵懂茫然,从脑袋顶傻到到脚后跟。后续的事情就比较明朗,寿江老师先后“诳”来云水诗社原社长冯绍邦老师、北京广播电台藏书家陈万清老师、文史专家杨亦武老师、藏书家鸿老师、北京电视台收藏家栏目编导董红军老师,以及后来又“伙同”思敬老师诳来了房山文联主席、作家史长义先生、房山作家协会主席刘泽林老师……等等,还从市里等各个角落,带来很多朋友、同好来参加小院活动,并且费心操持了多次活动策划,就连令众人至今念念不忘的大型抄悦活动,也是他一手策划的。这期间,不但作了很多画、书写了很多字、制作了无数纪念封、藏书票,为帮助小院筹措房租,还自出章料治了十多方印,解了小院的燃眉之急。三年多来,寿江老师操心费力,呕心沥血,总算让这个“爱来不来”的普通小院,文化味儿越来越浓,成为一个高朋满座的文化小院。
薆来小院是言石读书会赵彦伟会长的。回想小院组建初期,缺东少西,什么也没有。轻轻、行知、曹老凑了一点点钱,作为启动资金,精打细算地买最最需要的东西,轻轻从家里搬来一张鸡翅木的桌子,行知把家里的烧水壶、各色漂亮的小茶杯、砚台、蒲团等等文化味十足的东西都搬来装饰小院,但这还远远不够,屋子里空空荡荡,院子里空空落落,一穷二白。会长赵彦伟多方协调,给送来了桌子、椅子,柜子,最重要的是,还送来了足足几百本书!一下子装满了书柜,充实了书屋!不仅如此,薆来小院最初并没有自己的对外传播平台,最开始的文化活动记录,都是发在言石读书会的公众号,是随着言石,传向四面八方的。可以说,薆来之花,是“嫁接”在言石的枝头,才开出璀璨的花朵。言石读书会三周年庆典上,会长把“言石阵地”的牌匾,授予了小院,既是对薆来的认可,也是对薆来的鼓舞与激励。薆来小院,这棵纤细幼苗,终于渐渐扎牢根系,长出枝蔓,绽出一个个小小花蕾,释放别样的青春。薆来小院,终于在在言石读书会、在赵彦伟会长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下,成长为一个书香小院,成为读书人的桃源。
薆来小院是思敬老师的。房山文联原秘书长、房山文史专家、《燕山油化报》原责编、房山文艺劳模赵思敬老师,无疑对薆来小院的发展与品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而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与远在市里居住的寿江老师比,家在燕山的思敬老师离小院更近些。尽管他平日的时间紧张,还有很多写作任务,身体也不太好,但只要是小院的活动,他都热心参加。不但讲文学、文史、书画、篆刻、读书,还结合自身所学,精心为小院设计开发课程——2017年,小院搬迁到东岭村,离很多人都远了,去着不方便了,思敬老师不顾路远、不顾炎热,精心开发了“汉字漫谈”课程,用五次课程,给大家讲解了二十多个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为大家补上了汉字溯源的重要一课。思敬老师博闻强识,博学多才,但依旧谦虚低调,治学严谨,遇到院里的“小主”们提问题,从来都是认真作答,耐心讲解,遇到略有疑义的问题,每次都会遍翻资料,查找确凿答案。去年小院组织几期读书活动,思敬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指导大家进行广泛的阅读。共读《红楼梦》、品读木心、“推敲”贾岛、《幽燕寻踪——漫谈唐岱<大房选胜图>》.......每一期活动,都凝结着思敬老师的心血与智慧,都付出了十二分的热情。提到思敬老师,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夫人丽姣老师,无条件、全力以赴地支持思敬老师,克服腿脚不便、感冒咳嗽等等不便,热忱为薆来小院做奉献。两位老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为大家树立了最佳榜样。思敬老师以自己的渊博学识与赤诚之心,成为了薆来的内涵支撑,文化担当。
薆来小院是守山人小杰姐的。小杰姐是真正的高人。她擅写格律诗,散文、小说、诗歌样样拿得起,但很长一段时间,却一直躲在众人身后,忙碌在灶台间。她厨艺了得,多少人对她的拿手饭菜赞不绝口、念念不忘,但却少有人知她的学识与文采。搬到东岭,薆来小院最大的一个决定就是把多才多艺的小杰姐自灶前解放出来,与大家一起读书、上课、聊文学,还成功主持了“推敲”贾岛的活动,今年又开了格律诗创作第一课!长久以来,薆来小院其实主要是靠她支撑,种花种菜,买菜做饭,擦窗扫院、清洗油烟机......你都不知她为小院做了多少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辛苦活!你都不知她为小院流了多少汗!当然,在她大量的文学创作中,她还为薆来这个文化小院,书写了无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诗篇!小杰姐,是薆来小院最劳苦功高的人!
薆来小院是快乐的猪猪姐的。快乐的猪猪姐是最最认真的一位有心人。平时要照顾老妈,当了姥姥后,更加忙碌,只能间歇参与小院的活动,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热情。抄悦活动时,她白天照看猴娃壮壮,晚上半夜书写记录院里的“动静”,将薆来小院群里的聊天、晒字、打卡,用纸和笔一一详细记录,留下宝贵的“文史资料”。抄悦活动结束后,准备出公众号,需要她的笔记,她发动女儿、女婿帮她把纸版敲成电子版,全家总动员。被大家称为“薆来史官”。今年4月22日晒书活动,更是由她一手操办,联系寿江、思敬、鸿、万清等众位老师,沟通院主,协调志愿者,准备主持词,设定活动环节,设计抽奖细节,设置文化展示,她有条不紊、细致安排,最后,不但圆满、顺利完成这次大型的晒书雅集活动,还一口气编发了三期公众号,把活动精华全部记录在案,有文可查!
薆来小院是史长义主席的。不但为大家带来精彩文学课,送来《房山文化艺术精品大观》等等大部头书籍,还在《燕都》杂志为薆来文友们开设一次专栏,专门刊发薆来小主们的文学作品。史主席对这个民间的、公益的、文化的、文学的小小组织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长期密切保持关注关心,为区民间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薆来小院是鸿老师的。鸿老师格调清雅,一次次为活动品质把关,提升薆来的总体格调。带大家游学黑龙关、云居寺,普及文史知识,还为大家送来好书、好字,并写下经典之文《薆来小院记》,将薆来小院推向一个文化新高度。薆来小院是陈万清老师的,为大家带来笺纸讲座,令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薛涛笺”,知道了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为笺纸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万清老师是有心人,不但赠送小院精美的笺纸,还专门请人为小院刻制“薆来小院专用笺”雕版,为小院留下巨大文化财富。薆来小院是张伟民老师的,在小院初创最艰难的时期,伟民老师自外地赶回,为大家上了一堂关于书法的专业课;在小院面临拆迁难题时,伟民老师与家人为小院提供了容身之所,让薆来迎来新生。薆来小院是是冯绍邦老师的。在寿江老师的邀请下,已“退隐”多年的冯老师来院主讲《读书与诗词》,开了薆来小院文化第一课,薆来从此告别农家院,只留诗词香。薆来小院是盘旭华老师的。盘老师不但参与了薆来文化课堂的第一讲,而且始终支持小院,无私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做文友们诗词创作路上的引路人,却从不以师长自居,七十岁的人,进院第一件事,竟是拿起扫把帮忙打扫院子。薆来小院是杨亦武老师的。亦武老师不仅仅在房山,就是在北京也是鼎鼎有名的文史专家,上过凤凰卫视的老师,竟然不嫌小院庙小,来院里给大家讲述洪寺村的历史,举手投足间气度非凡,引千年文化入院中重现。薆来小院是是刘泽林老师的。作为房山区作家协会主席,泽林老师赠《小城故事》、《槐殇》给院中文友,并为文大家传授文学创作机宜,指导文友们建立自己的“文学根据地”。薆来小院是艾秀琪老师的。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烙画大师艾秀琪先生是对小院发展最为关心的人,他义务授课,热情交流,为大家讲授木板烙画知识,讲述人生故事,分享人生感悟。是呕心沥血编辑《燕山春秋》、写下《生灵异彩》等书籍、我们最最敬爱的中石化作家、燕化报原主编索俐老师的。是房山非遗传承人、制埙大师、埙曲演奏家翁彦老师的。是轻轻的人生灯塔、人生导师、文学挚友、画家赤勇老师的。是多次参与薆来活动的集报专家、藏石家、书画家、作家杨全胜老师的。是送小院书籍、桌子,帮小院拆灶、垒墙、运土、安窗纱的中石化安全专家、燕山石化首席专家刘长伟书记的。是为小院带来精彩朗诵、全悦房山阅读会主席晓艺老师的。是无数次带领朗读班的学生来为小院活动添彩的杨京老师的。是为小院带来精彩讲座、北京电视台《收藏家》栏目编导董红军老师的。是携带大量珍贵藏书,参与小院《聊红说梦》活动的顾维斌先生的。
请原谅,尽管前文絮絮叨叨、删繁就简地写下了很多老师与好友的名字,但这还远远不够,请原谅我还将继续广泛点名,只希望没有落下任何一位重要而又真诚的朋友:
薆来小院是向前的。是何京伟书记的。是金福姐夫和祎昕帅哥的(毋须多言,没有这几位的大力支持,轻轻、行知、小杰寸步难行,一切为零)。是具有强大记录、提炼功能、无所不能的建强和多才多艺的沐言的。是舞姿翩翩的娟姐、能干有才华、为小院做了很多高难度技术活的娟姐夫的。是远在鄂尔多斯、但心系小院的海燕姐的。是送花、铲土、铺石,为小院付出巨大辛苦的程秋莲姐和姐夫的。是薆来首席摄影师看得见风的。是带领大家诵读诗经的任琳、任志勇、任逸众一家的。是才女逯祥辉和可爱的瑶瑶的。是快人快语、慷慨热情的马蕊的。是薆来茶社社长张先的。是琴棋书画印俱佳的才女郭畅的。是为大家做甜点美食的快乐精灵袁正新的。是帅气神秘的设计师艾辉的。是为小院写下无数诗词的纪成老师的。是为推广薆来默默做贡献的赵江峰的。是温暖灿烂又美好的春光姐的。是可爱的“薆来宝宝”五月妈李诗筱的。是舞姿翩翩仪态万千的淡月的。是能写诗勤制印的求醉小官掌柜的。是热心小院活动、每次从市里赶来却最早抵达的董宪斌老师的。是积极参与抄悦活动的藕花深处家二叔二婶的。是秀外慧中、气质如兰的燕惠、燕兰姐妹俩的。是埙曲班“好学员”翟彬的。是诗、书、画、琴、埙同修的王慧宇的。是张静惠、郝爽、徐成风、王金红、程林、赵恕东、张秀娟、刘玉增、范建民、白全永、湘君、孙焕良等领导与老师的。是卢永强律师、瑜伽教练孔繁英老师、朱婉丽姐、张倩倩、刘永杰、朱翠先、张文杰、朱劲松、赵迎辉、雨师、闫胜等众位好友的。是积极参与小院活动、参与众筹的付振鹏、付潇父子俩的,是为小院搬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侯胜利、宋伟丽夫妻俩的,是堂弟王普、老同学苏海、教培老师徐悦、大专同学赵争春,是李元、白旭东、王新丽、卜丽伟、艺舫、秀丽、牛德明等众多铁杆好友的。是敬爱的郭文晖、宁简、董喆、花无眠、张艳会、风姐姐几位师友的。是赠送书法作品给薆来的此君李贺五先生的。是赠送古筝给薆来的郭哥的。是赠送茶海给薆来的魏占中的。是精心打理小院、装扮小院的谈姐、颜色姐、章华姐的。是为我们雅集活动提供场地支持的王喆、李庆文、孙潇磊、徐文燕、老鬼户外隗玉娟的。是为我们做出精美午餐的侯瑞晏大姐的。是为小院活动摆茶席的虚渡茶室青子的。是送给我们桌椅板凳、遮阳伞、烟机灶具、观赏石等物品的张晓慧、李文英、耿晓丹的。是将小院推至更高更广的平台的中国网责编刘振山、冰洁的。是陶艺老师、师弟李伟的。是亲友团斑马哥、可心姐、椿哥、雪梅姐、闪电哥、高姐以及小马奔腾一家的。是朗诵家王云老师、画家林春福老师、燕山画院李建成老师、盘古琴道青桐老师的。是始终关注小院动向、参与小院活动的佟舒翼、鲁文平、孙玉霞、姜宏、子衿、煮茶泼墨香姐、叶子孙秀娟、周海滨姐、逸梦、赵华、李玉春、皇甫芳、郭艳霞、高祥华、滕秀伟、张成杰、王文军、田大伟、张长水、李永立、陆晅、李鸣健、魏如永、王志勇、谭嘉程、泥泞中的老虎、冰山雪莲的。
是我们的楷模、带着星城二里读写小组成员一同来支持帮助小院的李克新、杨荣华两位老师的。是热心为小院服务,为大家做摄影师的王国华大姐的。是素不相识、以手机短信方式联系轻轻、遭遇忽视却坚持参与众筹,每次活动都送来各种零食的周君大姐的。是《三林塘人》作者、为众多文友写下生动传神传记的周振权老师的。是只参加一次活动、却一定要留下100元钱的张金鼎老师的。是荆宜挺、闵平秋、孙新民、闫月、姜风飞、郑艳萍、钟俐等等二里读写小组的老师们的……
在薆来小院,很多老师受邀而来,也有很多满腔热忱的老师,是自动自发而来,为小院送文化、送知识、送温暖,令各位小主们感激不尽,同时,还有很多热心的老师,虽早已有了初步约定,但因为时间与机缘的原因,暂时还未进院,但院里的亲朋好友们都心怀感恩,在此一并致谢,并期待日后的相聚,他们是:素未谋面却慷慨为小院题字的卢景辉先生;金史研究大家、文史专家、作家王德恒老师;《东方少年》资深编辑、作家王庆杰老师;燕山画院王书樵院长;著名主持人、朗诵家王凤江老师;诗人王健老师;航天系统作家方效老师;人民文学出版社读书会王晨老师……
除了老师与好友,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薆来小院也得到了周边很多公益社团、公益组织的支持与帮助,与很多组织不但保持了亲密联系,甚至是“血肉联系”。言石读书会、彼岸花书院、星城二里读写小组是薆来小院的“骨肉至亲”,会员交织重叠,难分彼此;燕山画院、燕化文学协会、燕山论语读书会、燕韵诗社,以及燕山爱救团,始终与薆来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各个组织相辅相成、相互扶持,相互促进,为推动地区的文化传播与公益事业发展,携手共进,彼此助力。
可以说,薆来小院这个小小的民间的公益文化组织,历经坎坎坷坷、风风火火、又曲曲折折地坚持到如今,三年时间,不是因为王轻轻、艾行知能干,不是因为这两个女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艰辛,而是因为背后有着这么强大的“亲友团”,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支援与无私帮助,才令小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活跃到现在。
我知道,我所能写下的,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请原谅,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与朋友,我未能详细记录在册,未能一一提名并逐一致谢,所以,我常常心怀感恩,并难以释怀;所以,我想说——
薆来小院是所有默默关心、帮助、支持轻轻和艾行知的老师与朋友们的!
薆来小院是所有支援者、支持者的!
薆来小院是所有喜欢薆来小院的人的!
薆来小院,是个松散而紧密的民间公益文化组织,也许因为工作、生活、学习、家庭、时间、精力等等原因,无法经常性地组织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但我们始终与大家,是心连心、手挽手的。期待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一起打理小院,一起组织发起公益文化活动,一起读书、写字、画画、喝茶、聊天、玩耍,一起过中国式庭院生活,享受古槐浓荫下的每一丝惬意清凉,享受开满繁花的小院中每一缕明媚的阳光。
爱不孤,来有伴。
薆来小院,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