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几乎所有的改变都是理性和感性思想斗争的考验。
心理模型
有一种心理模型店,叫【大象与骑象人】,基本原理: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
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对待孩子读书这件事的理性与感性的较量。
理性告诉我,应该好好陪孩子读书,培养他阅读的习惯,每个月都定了陪孩子阅读或讲故事的计划,却没有作出具体步骤和规划,于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续性和规律性,甚至连孩子想读书时,我都因为手上有自己想做的事而推辞,总想着等会忙完陪他一起读,一等再等,结果可想而知。
昨天听瞻晶明老师说他儿子还没有出生时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十五岁就开始写小说了。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这再一次激励了我,于是查阅了关于孩子阅读得相关文章,意识到:孩子1-6岁在每个阶段都有文字敏感期,早期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培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此时没有压力,更是一种享受,应该用充裕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怎么骑好心中这头大象,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 ?
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
自己先养成成阅读的习惯,才能更好的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行动。加入小灶群后,正在慢慢培养阅读的习惯,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二,选择有趣味的手绘绘本。
虽然电子书很方便,但对于儿童来说,纸质书更适合孩子精读,避免视觉疲劳和快速的泛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创造有趣的读书环境。
选择一个空间单独作为孩子的读书的地方,空间不需要太大,光线要充足,放好小书架,孩子可以自己随意拿放,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四,缩小改变幅度。
一次不要读太多,可以设置闹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定量阅读。
五,高质量全情投入。
陪伴孩子读书,家长的陪伴很关键,小的孩子可以跟读,大点了可以互换角色共读。
孩子培养一个习惯很容易,孩子的记忆力更强,适应性也强,每天不间断的陪读是关键,不能因为没时间或者其他理由不陪伴孩子读书。现做如下具体规划:
001先购买《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后面再确定买哪些。已下单。
002每天晚上睡前陪孩子读书30-60分钟。刚才陪孩子读书,他还是很感兴趣,已安然入睡。
003整理出孩子的读书空间,教孩子整理书籍,避免乱扔乱放。
004周末白天可以抽更多时间陪孩子读书。
通过上述方法做出改变,孩子的改变和进步应该能慢慢打败自己心中那头桀骜不驯的大象。用心陪伴,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