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叫小磊的13岁少年,因为不喜欢上学,萌生了逃学的念头。
第一次扒火车去嘉善,奶奶赶过去接他。父亲知道后,小磊更不肯回去,害怕被打骂,奶奶告诉他“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
一句话造成了小磊的肆无忌惮,逃学成了家常便饭,一发不可收拾。
父亲没辙,将晓磊转学至老家诸暨,“有奶奶在,不用怕爸爸”,有了奶奶的这句“黄马褂”护身,小磊更是逃学成瘾,完全没有心思上学。
爷爷奶奶疼爱孙辈,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如此肆无忌惮无原则护短,实在是不可取。
不仅害自己的儿子,更是害了孙子。
现在的社会,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或应酬,孩子扔给父母,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去看一看孩子,于是便有了周末父母这么个称呼。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奶奶带大的孩子,表现出广场舞的爱好等现象,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小儿子等等言论,这些都是老人带孩子的后效应。
01
同事小程家的女儿小嘟也是爷爷奶奶帮忙一手带大。
记得小嘟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奶奶带着她去超市,一路上有说有笑,奶奶一直跟小嘟说话,2岁的小嘟对啥都很好奇。
奶奶也都很好脾气的一一给她说,教她认识各种蔬菜,食物名称。
走到鸡蛋筐附近,小嘟最喜欢吃鸡蛋,叽叽喳喳嚷着吃鸡蛋。
奶奶带着小嘟过去,挑了几个准备买回家。
奶奶这边挑,小嘟好奇也去拿,啪,一个没拿稳,鸡蛋碎了好几个。
奶奶一看碎了好多鸡蛋,四下看看,恰好没人,就赶紧溜走了,连鸡蛋也没买。
晚上小程回到家,婆婆说给她听,数落小嘟做错了事情,小嘟一脸茫然。
小程就当笑话听听,没当回事,孩子嘛,东西拿不稳,难免会摔,何况是鸡蛋,又易碎。
末了,随口问了一句,碎的鸡蛋呢?怎么处理的?
婆婆:就碎那了,我们就回来了。
小程:没有告诉服务员?没付钱?
婆婆:没有,碎了还付钱干嘛,买回来又不能吃,再说又没人看到。
小程一时语闭。
过会儿和婆婆说:碎了也要付钱的呀,虽然没人看见,是我们打碎的,肯定要付钱的啊。小嘟打碎了鸡蛋,我们应该要赔偿的,不赔偿至少要把摔碎的鸡蛋付钱啊!
小嘟才两岁,对很多事情虽然不明白,但是经历过什么,她都会知道,这样逃避自己的责任,是不对的。下次一定不可以这样了。
是的,孩子虽小,但经历会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眼前的问题。无论是爷爷奶奶带,还是爸爸妈妈带都必须给与正面,正确的处理方式,才会让孩子有参考的方式去学习,去成长。
02
小程总喜欢说,小嘟都被爷爷奶奶宠坏了,特别是爷爷非常宠这个小孙女。
以前还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爷爷,看到小嘟越长越可爱,不管小嘟提啥要去,爷爷都不忍说不行。
在家里小嘟一有事情需要爷爷帮忙,不管爷爷在忙啥,都会被小嘟叫过来,有时甚至拎着耳朵,奶声奶气的教训,爷爷,你怎么这么慢啊?
爷爷还不生气,笑嘻嘻的陪玩。
俨然一副小公主的架势。
小程的老公,每次都会酸酸的和小嘟说:也只有你能有这样的待遇,爷爷还不生气,爸爸小时候都不敢拎爷爷的耳朵。
小程拍了一下老公。
跟小嘟说:小嘟,叫爷爷帮忙可以,但不能拎爷爷的耳朵哦,这样是不礼貌的,而且爷爷的耳朵也会疼呢。
你可以说,爷爷,请过来帮我一下,可以吗?
小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03
总说隔代亲,爷爷奶奶特别宠孙辈的,我想应该是因为他们养育过子女,见证了生命的成长过程,对很多界限就模糊了。
他们不觉得缺一次课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不觉得摔坏东西逃开的这样小的经历小孩子还会记得。
他们愿意让孩子在他们面前更放松一些,更喜欢肆无忌惮一些。
让孩子还原爱玩的天性,他们收获晚年的天伦之乐。
夹在这两辈人中间的父母的我们,如何去平衡爷爷奶奶的爱孙心切,避免孩子的恃宠而骄,还要多花一些心思的。
在教育方式上,可以和爷爷奶奶多多沟通,多灌输关于孩子教育的事情,取得谅解,最好能战线统一。
况且来自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隔代亲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给孩子多了几份沉甸甸的爱,在爱的滋养中生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小磊热衷于逃学,事情一爆出来,奶奶的纵容护短固然不对,但“有奶奶在”似乎就是溺爱的代名词?我要反问小磊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业又尽了几分心?对孩子的陪伴是否到位?
我一直相信,孩子有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出错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如何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小磊的父母,一早察觉孩子厌学的心理,采取办法,兴许不至于演变为现在这般地步。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适当的陪伴,细致的观察,正确的引导,缺一不可。
有些事情只能由父母来完成,有些经历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度过,其他人都不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