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冈仁波齐》有感
这些天,高考成绩揭榜。
昨天,我去看了纪录片《冈仁波齐》。
高考和《冈仁波齐》有毛线关系?
于我,于你,其实它们有很大关系。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01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届没考上,于是复读了一届。同样是为了考大学,可两次高考,我的学习状态判若两人。
对于一个农村孩子,那时信奉“跳农门是唯一的出路”。高三那年,我非常紧张,每天都在盘算怎样才能考上大学,各种患得患失。因为被焦虑的状态笼罩,虽然我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晚上还常挑灯夜读,可我的心其实并没有在学习上。高三那一次高考,成绩很差。我的几个朋友有的考上了本科,有的考上了大专;我读初中的堂妹也都考上了中专。我感觉超级没有面子。那时还默默祈祷我能上中专线,怎么着,也是考上了啊。
第一次高考,我的面子被彻底丢光了。
正因为高三把所有的面子丢光了,我想顾忌也是忌无可忌了。“高四”复读,我内心特别平静,这次我为自己而读,不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专注而充实的“高四”复读生活,像极了《冈仁波齐》里磕长头的日子。
《冈仁波齐》里,磕长头的普拉村村民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除了吃饭、休息、搭帐篷睡觉,每天专注的都是在磕长头。磕了一个又一个。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境况,来什么,他们就应对什么,然后再次磕着长头向前进。
高四复读,我很安然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早起洗漱、晨读、吃早餐、上课;吃午餐、午休、上课;吃晚餐、上晚自习、回宿舍关灯睡觉……周而复始,竟然不觉得无聊和累。每一天复习的内容安排得满满的,仔细又丰富;记得自习课时,我甚至连5分钟的时间都有计划安排了。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一次,心情不爽,约了另一个心情也不太好的同学,不顾马上到晚自习时间,走到校园外的田野散步。散步回来,班主任正在教室巡视,瞪大眼看着我们俩。我不管不顾坐下来继续复习,心情好转了,也懒得解释,我还有很多复习要进行呢。
对于普拉村的村民,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于我,没有白费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有用。日子像流水一般,安静而缓慢地不断向前流淌。普拉村村民带着希望走到神山冈仁波齐,我带着希望考进重点大学。
02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据说,修持是密宗行者人密的前导,被视为密宗的根基;修行是极艰苦的,从早到晚不间断地修持,一般需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就包括必不可少的磕长头十万次。
修行是艰苦的,虔诚的礼佛是艰苦的。在漫漫朝圣路上,在一起一伏的尘土里,精神和心灵需要怎样的磨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藏传佛教密宗中修习“三密加持”,旨在使身、口、意“三业”清净。磕长头在其五体投地时,是为“身”敬;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这样,身、口、意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当身体全部贴在地板上,心全部用来感受和体验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踏实而平静。
普拉村村民行1200公里、磕了无数的长头到达布达拉宫的朝圣之路,其实就是磨练心灵的归属之路(纪录片《冈仁波齐》的英文名是《Path of the Soul》)。
03
很久以来,我以为高考是人生的终点,或者说,制高点。只要攻克了它,人生就无忧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许许多多人都怀揣着这样的信念。
许多年过去了,我读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工作,结了婚生了子……可当我一次次无明地把“面子”捡回来,为功名利禄而活,为活得光鲜而活,我失去了自己的中心,丢失了内心的平静,对现实生活视而不见,我感觉人活得很飘渺。多年后,生活给了我当头棒喝,让我跌得脸青鼻肿,无论是工作事业,还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都陷入困境。
心灵需要寻找到它的归属。如果说,高考是我们在父母引导下、人生特定阶段的一个目标,那之后的漫长人生才是真正修持我们的朝圣之路。
宗教无法给我们缔造神话,电影也只是短暂的造梦,内心的力量才是个体灵魂的救世主。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寻找到心灵的归属。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祝福所有的高考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