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熵”与整理收纳的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熵”?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1865年,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引用“熵”的概念来描述熵增定律,即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且熵增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的过程。
可见,熵表现的是系统混乱的程度,而整理收纳正是对混乱的系统提出解决方案;孤立系统的熵总是趋于熵增,深层次来看,整理收纳的系统性思想提倡的不仅仅是一次性地、短暂地解决混乱问题,更是如何改变人的认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去维持这种生活状态。有熵的地方,就需要整理收纳去改变;有熵的地方,就有熵增,更需要整理收纳去维持。
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己舒适区的一些活动,衣服脱掉后随手一扔,东西用完后随手一放,地面脏了、桌面乱了视而不见,看似一时的方便,实则恶性循环的不断累加,随之而来的只会是囤积物越来越多,房间越来越乱,东西越来越难找,心情越来越差,生活品质不断降低,这便是生活中的趋向于熵增。
熵越大,混乱程度就越高,而熵又是不可避免、趋于增加的,这也就意味着,自然状态下的混乱程度只会越来越高。所以,如果想生活在一个空间合理、整洁舒适、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整理收纳便是不可或缺的。熵越大,整理收纳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越长;反之,则越短。想要不混乱,就要维持低熵,也就是要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将整理收纳后的美好状态转变为生活中的常态。
既然整理收纳是生活中维持低熵的不二选,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做呢?
还是从熵增的定义作为切入点,熵增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打破这个孤立,打造一个可以和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开放式的系统,就能有效对抗熵增。
从整理收纳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有个人思想上的开放。摒弃一成不变的认知,认识到整理收纳的意义所在,整理收纳带来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美学上的改变,更可收获亲子家庭关系、个人管理、财务管理等其他领域的惊喜;
其次,要有知识层面上的输入和输出。除了系统地学习整理收纳的方法,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还要主动阅读整理收纳的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整理收纳的发展史,了解他人以及不同国家整理收纳的特色,取其精华,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心灵。
收纳是“术”,学之即可用之;整理是“道”,是一种内化的修炼,将所读、所看、所想、所学在头脑中深度加工,将新的思想与旧的观点相融合,在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同时,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激发出更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便是持久的。而态度决定行为,这便是你开始整理收纳新世界的开始,亦是你维持诗意栖居环境的内驱力。
最后,是执行力和习惯的养成。走出熵增规律的舒适区,用你的能量对家的改变做有用功,一个个、一件件地去整理、去收纳,身体力行地断舍离一些无用的物品和衣物,将你的正能量传递到家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角落,将这种美好种植并维持下去。
熵与熵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从整理收纳一隅,便有许多可做的来与之对抗。整理收纳是熵增的解决方案,是维持低熵的利器,但这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更是一个逆流而上、不退则进的过程,生命以负熵为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