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一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二个年头了。至今我还记得大学时在华师图书馆看到已经被翻得破破烂烂的村上春树的小说时那种异样的心情。而《多崎作》一书则是我看过的村上写得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
当然,这本书并非没有缺点,村上在书中挖了若干大坑,到了最后也没填回去,甚至结局也可以说是没有结局的结局,让人看了怅然所失。不过,这些缺点在众多优点面前,可以忽略。
人生为何需要色彩?
“多崎作”是男主角的名字,因为其他几个人物的名字都带有色彩,而男主角没有,所以多崎作没有色彩。
“巡礼之年”是音乐家李斯特用歌德的著名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徒生涯》中威廉麦斯特在四处游荡的故事隐喻他自己那一年在瑞士的生涯。李斯特刻意让这套钢琴作品和浪漫派文学产生强烈的关联,集中每一首作品的标题,都不是他自己下的,而是引用自某部浪漫派的经典文学,像是席勒、拜伦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巡礼之年》李斯特一共写了三部,每一部是一年,第一年是在瑞士、第二年来到意大利、第三年没有特定地点,但也和意大利有关。巡礼之年是书中几个主要人物都非常熟悉的音乐。
仅仅是以人名来理解色彩是不够的,为了让读者理解色彩对于男主角的意义,村上又创造了一个能看见每个人身上的颜色的人物绿川。
用绿川的话说:“一旦亲眼看到那种真实的情景,自己以前生活的世界就会显得惊人地平淡呆板。那种情景里面既没有逻辑也没有非逻辑,既没有善也没有恶。一切都融合为一。你自己也变成那融合体的一部分。你离开肉体这个框架,变成所谓形而上的存在。你变得直观。那是极好的感觉,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绝望的感觉。因为几乎是在最后关头,你会觉悟到自己以前的人生是何等肤浅何等缺乏深度。你会战栗不已,懊恼自己居然能忍耐这样的人生。”
正是因为色彩如此重要,多崎作才会为自己的没有色彩而感到自卑。(“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缺少色彩和个性、空无一物的人。这也许就是我在小团体中的角色。做个空无一物的人。”)
关系为何重要?
而后来多崎作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被曾经亲密无间的五人团体的其他四个人驱逐出团体,且没有任何的解释,这就不是自卑那么简单了。这是亲密关系的突然受损,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重大的生活事件,这将直接导致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的人陷入严重抑郁的状态甚至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而多崎作正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的人。因此,小说一开始就着重描写了多崎作处于抑郁状态的具体情况。
幸运的是,多崎作还是自己慢慢走出来了,而且还不断遇到一些帮助他的人。
对于自己而言,帮助自己的最重要的药,是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好的欲望还是不好的欲望,只要是欲望,就会让人想活下来。
多崎作的欲望,是忌妒。
而后来新认识的同学灰田则帮助他成功忘掉驱逐他的四人,女友木元沙罗则驱使他去修复和那四人的关系。
于是秘密被揭开,关系被修复,心灵的创伤被疗愈。
青告诉作,他不是没有个性的,他不是空无一物的,他能给别人带来心灵的宁静。
作的存在,让其他四人可以更好地做自己,作的存在,让五人团体变得稳固。
赤告诉作,其他四人抛弃他,是因为他先离开这个团体去了东京,是因为他比白更坚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
黑告诉作,她喜欢他,这成为了白控诉他的导火索,也导致了白后面不可理喻的妄想。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是作害死了白,而作一直以来都不知道。黑站出来保护白,是为了割断自己对作的感情,是因为自卑。
当和解与宽恕到来的那一刻,多崎作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并非缺乏色彩,自己其实也可以是个无比优秀、色彩丰富的人,一个可以为了爱的人变得勇敢的人。尽管依然会感到痛楚,但是这是恰到好处的痛楚。
修复关系,治疗伤口,多崎作终于领悟,他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去处。他的去处是“此刻所在之地”。
当自己爱着一个人,追求着一个人,无论结果如何,无论答案是什么,至少自己会有着无比强烈的存在感。
这或许就是村上君故意不写结局的原因吧,因为,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PS:多崎作的女友木元沙罗同样是个没有色彩的人,她是村上春树挖的最大的一个坑,而且还故意不填坑,村上君太可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