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身边肯定有这样的同学:学习很努力、很认真,书本上重点清晰可见,要点罗列整齐划一。但是每每考试时候呀,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是啊,有时候就是这么看似“不公平”,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成绩。
问题出在哪呢?
我们可以用概念“元认知”来解释。
举个例子啊,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公式的时候,通常会经历感知、记忆、理解、思考、运用这么一个过程。
元认知呢,就是对学习过程思考的再反思:我是怎么学习这个新公式的,我的方式有效吗?
对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不妨停下来反思:我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我的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吗?其他人是怎么学习的?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同时,过程中,也要警惕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比如我们提到的反复阅读,它让我们以为自己熟悉了就真的学会了,但如果把概念放到具体场景中,你会用吗?
就比如“元认知”这个概念,我们很熟悉。它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启动元认知,并且警惕它带来的学习假象呢?
我们可以这样做:通过输出巩固自己对元认知这一概念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反省自己是如何习得知识和概念的,我真的学会了吗?我可以在什么场景中去使用......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读以致用,读出生产力,厘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