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终身成长
【阅读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P38~62
【三个问题】
1、失败对于不同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A:对于固定型思维的人,失败意味着会受到巨大的创伤并且不可修复,意味着末日和一切的终结;而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失败意味着经验教训的获取。
2、心态浮躁的兔子或者缓慢但稳健的乌龟,我们扮演了什么角色?
A: 心态浮躁的兔子好比是有天赋的人犯了低级错误,缓慢但稳健的乌龟好比是没有天赋的人却保持着刻苦努力。虽然兔子输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想做那只“兔子”,只是不要犯傻;几乎没有人甘心做“乌龟”,那意味着起点低天赋少。龟兔赛跑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只有没有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有天赋的人只要别犯傻就能成功。事实上,很多天赋绝伦的人同样付出了极大地努力,才获得了卓越的成绩。
3、回想一次失败的经历,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再做一次选择。
A:中学时的一次艺术表演选拔,我报名了英文曲目独唱,并投入了极大的努力和热情去准备和练习,内心渴望着被选中,也信心百倍。却没找到合适的伴奏,就用了带原唱的歌曲,结果选拔时因为原唱声盖住了自己的音量,成了别人口中的假唱,导致没有入选。精心准备结果却“惨遭打击”,自那以后,好长时间里对公众前的表演都不再热衷。瞧,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受害者。
如今回忆起那次经历,却有些哑然失笑了。如今,我会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①首先,我会做好基本的前期准备——找到合适的伴奏,如果没有,宁可更换曲目,因为不合适的条件会限制发挥;
②然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入选并非唯一的目标,能入选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如果自己完全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做到力所能及的现场效果,即使没能入选,自己也不会遗憾了。
③如果没能很好地发挥,现在的我不会气馁,只会仔细分析原因,并且更加渴望下一次的登台机会。这一点看起来很像是急于证明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其实并不是,成长型思维也需要一些目标和成绩来自我激励,但不会仅仅执着于自我证明。
【原文金句】
1、失败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感悟——从成长型思维出发,失败并不可怕,它带给你的,是印象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信息)
2、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
(感悟——成功的道路上,努力才是必备的因素,有天赋的人最多只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的快一点,但如果不刻苦努力,也不会走的多远,更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3、你必须为你最喜欢的事付出最大的努力。
(感悟——喜欢和热爱并不足以让你达到擅长的程度,只有付出极大努力,你的热衷才会得到回报)
4、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感悟——不论是否有天赋,只要加以努力,你才会具备成功的先决条件)
5、你并不一定要觉得自己对某件事很在行才会想去做这件事,并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
(感悟——不是因为擅长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会擅长,决定做一件事,是起因于你认为其存在价值,然后才会专注于此,并乐在其中)
【原文案例】自行总结、使用场景
作者在文中举了非常多的事例,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名律师花了7年时间,代表那些认为自己被骗了的人,和全美最大的银行打官司。结果不出意料的输掉了官司,但他的话却发人深省:“我凭什么认为我花了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成功就必须属于我?”在他的观念里,做一件事的出发点,应该是值得去做,为了这件有价值的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正确的,而并非为了最终的成功。有了正确的目标,再多的失败都不会击败你,因为那只会给你提供更多的经验,而并非什么末日。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人们往往都会向往成功,讨厌失败,是因为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会令自己满足,而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会让自己失去动力和热情,而这正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存在固定型思维的关键所在。但是,这种对失败的厌恶,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未来的成功。失败是存在问题的体现,能够让人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有助于进一步靠近成功。
而且,并不是有天赋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他们只不过是能走的快一点,这也是在足够努力的前提下。对于没有天赋的人,坚持不懈努力,勤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也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
所以说,有没有天赋并不重要,只要你觉得这件事值得你做,渴望去做,就努力钻研,勤于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