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出一个去看少年的你的理由,那就是:本子收的好,导演拍的好,演员演的好。
本子收的好。
第一条线索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已经是成为社会敏感话题了,怎么把校园暴力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其真实不狗血很重要。玖月晞把目光聚焦在两个少年身上。一个是好学生,在校园内。一个是小混混,在校园外。施暴的原因很充分,第一是陈念成绩优异引人注目;第二是陈念为胡小蝶盖上了衣服,是学生中的异类;第三是陈念的母亲让陈念背上了骗子的女儿的包袱。陈念成了众矢之的。然后暴力开始。胡小蝶死后,陈念凳子上的一摊红色就是施暴的开端,攻击的矛头转向陈念。第二次是学生收到短信后,陈念在体育课上遭到孤立和击打,陈念反击,但后果是被人从楼梯上踹下。接下来陈念向郑警官求助,三人被退学,高考在即换了班主任,同学们把这一切归罪到陈念身上,语言讥讽,故意撞掉书本。中间还有被跟踪,被殴打的桥段,三人拿着小刀和老鼠堵陈念的桥段。最后一次一群人玩过火了,陈念被自己保护的人殴打,被剪头发,拍裸照。每一次暴力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层层递进的,在最后达到一个爆点,彻底击垮了陈念的自尊心。然后才有了陈念的爆发“那你怎不不去把他们都杀了”。而整个暴力行为的产生是有其特殊土壤的,包括家庭教育的变异(魏莱的父母自己为给女儿提供的是优质教育,却不知自己在教女儿与谁打交道更轻松的同时没有教会她怎么真诚地与人打交道;另外一名女生的父亲对女儿的错误拳脚相加,却不反思是不是自己给予的方式不对)和学校关注点的偏移(整个故事被设定在高考复读学校,高考前六十天的节点上,不管是陈念被警察审讯时老师对上课时间的强调,还是陈念凳子上出现红色时老师称其为“恶作剧”的说法,都暴露出学校对校园暴力究竟有多严重的影响是没有高度警觉的,“高考事大,一切事小”才是正确的价值导向)。故事的展开是合情合理的,至少我在看的时候没有感觉的逻辑上的脱节,一次次的积蓄推动平常人眼里的“复仇”的展开。
第二条线索是少年之情。
“少年”是这个故事对片中所有孩子的定位,不管是即将奔赴考场的学生,还是在街上打架斗殴的小混混。因为不明白,所以他们被称作少年;也因为无所顾忌,所以他们被称作少年。
魏莱等人为什么敢这样欺负陈念?因为她们是少年,“他们说根本不知道这样会打死人”。警察在魏莱家调查时,魏莱对着郑警官的一笑,蕴含丰富,是嘲弄的,得意的,事不关己的也是天真的。“野生动物在被捕的时候是毫无表情的”“因为它们不知道”。魏莱就是这样的野生动物,她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给被欺凌者带来的是什么,而自己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后来魏莱找陈念道歉,并不是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伤害了一个跟自己一样大的孩子,而是因为一旦陈念报警,自己就得再次复读,而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事已经一年没跟自己说过话了,也就是说魏莱的道歉是出于自己的恐惧,魏莱害怕的是失去自己的父亲,这么看来魏莱还只是个孩子啊。她什么都不知道,继续说着,然后给陈念造成了二次伤害,这多么可悲啊。
小混混们也是少年,他们打架斗殴收保护费,但不抢劫贩毒,他们被带进警察局审讯了,也能把“想活命就闭嘴”念出不一样的语调,他们游走在法律边缘,一步深一步浅,浑然不知法律的制裁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他们习惯地把一切都当做玩笑,因为他们不明白,不明白而无所顾忌。
“你和我不会,但他们会,因为他们是少年”,郑警官这样说到。有人会觉得电影不真实,就像电影中的女警官一样,他们不相信会有人会和小北一样会把所有的罪扛下来。且不说这样的事情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就剧情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来看,小北最后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合乎情理,水到渠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小北和陈念第一次相遇,小北被打,陈念报了警,两人算是生死之交了。后来陈念被欺凌让小北给带回了家,这个时候两人还是不信任对方的,陈念一句我和你不一样,给两人划清了界限。下一次陈念再出现在小北家门前的时候,陈念刚从垃圾桶里逃出,一身污渍,让人心疼。老师保护不了陈念,郑警官保护不了陈念,好像有个人曾经说过他可以保护她,于是她来找他了。就这样陈念和小北开始了“共生”的生活,她在前面走,他在后面送她上学,她在学校复习,他在麻将馆打架,他骑摩托接她放学,他看着她在灯下看书......“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那天是陈念和小北从怀疑走向一体的一天。小北向陈念道明了身世,爸爸跑了,妈妈带着自己没法改嫁,后来妈妈搬家了。“孤独让人们走到一起。”两个被边缘化的少年走到了一起,所以才会有陈念最后对郑警官喊出的“你们为什么不放过我们,我们只是想走出去,走出去一个也好,走出去一个我们就赢了”,小北之所以会为陈念顶罪是因为陈念是另一个小北,并且是一个干干净净,未来有大好希望的小北,陈念和小北在心灵上已经成为了共同体,他们当中有一个赢了,另一个才不算输。少年不经世事,少年却敏感多疑,少年有不成熟的沉稳和热血,少年你一旦打开心扉就无所忌惮了。
导演拍的好。
《少年的你》整体上的拍摄风格还是延续了《七月与安生》的野生青春气息,不管是七月与安生的成长纠葛还是陈念与小北的同类相聚,曾国祥导演镜头下的青春都是有血有泪和刻骨铭心的。
选在重庆拍很恰当。以来是重庆的山城地势和狭窄街道很适合拍轻犯罪题材的影片,地势的起伏让空间更复杂,交错的小巷让犯罪更不易暴露。不管是之前的《火锅英雄》还是《疯狂的石头》,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空间拍出人间七宗罪的感觉。(以及去年的《无名之辈》,虽然不是在重庆拍的,但是选在贵州都匀,也是走的山间小城的路子。)
紧张制造的好。首先是开场胡小蝶跳楼的一段戏,全程都没有给到胡小蝶的尸体一个特写镜头,但是通过陈念摘掉耳机的听觉感受,到同学在教学楼围观,再到手机提醒的连续出现,最后陈念走到中央脱下外套,一个很长的过程,让观众知道胡小蝶自杀了。这样的过程不是直接拍个尸体出来炸观众,而是通过一层层的推进,增加观众心理接受的强度,然后自行get到真相,这是很巧妙的东西。其次是魏莱徐渺堵陈念的那一段戏,有老鼠有小刀有密闭的环境,在呼吸都会被发现的情况下有电话的响声,所有这些元素都为这场戏制造了充分的恐惧。
剧情转得好。这不是一部能够一眼看到底的片子,故事接近尾声,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观众脑子里,第一是谁杀了魏莱,第二谁会去坐牢。尽管电影市场的观众已经深谙各种类型片的套路,但这一次他们还是得被导演牵着鼻子走。第一个问题经过了大康杀了魏莱—小北杀了魏莱—陈念杀了魏莱的过程才被解决,并且陈念杀魏莱也经过了陈念准备故意杀害魏莱—陈念放弃杀害魏莱—陈念错杀魏莱的复杂过程。第二个问题经过了小北自首—两位警官与陈念小北打心理战—小北坐牢实锤—郑警官再次试探陈念—陈念自首的曲折过程。所以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故事,自然而然展现的人物情感也更加细腻丰富。
演员演得好。(选角也选的恰当)
我一直觉得周冬雨是个有灵气的演员,《山楂树之恋》里是青涩澄澈的,《七月与安生》里从无羁无绊步履不停走向安然生活,《心花路放》里是串了个杀马特社会人,《喜欢你》里是疯癫仗义专情的顾胜男,没有一部周冬雨的电影让我对她的表达能力产生过怀疑。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什么有神。这一次《少年的你》也不例外,陈念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的那场哭戏很戳人心,陈念举着电话,妈妈问了两句话,陈念没有出声,但一直在颤抖,陈念把眼泪憋回去,好不容易才能放出声讲话,周冬雨塑造的这个陈念会隐忍,假装坚强。后来小北冲出去准备为陈念报仇,陈念从背后抱住小北,第一次不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在哭,而是嚎啕大哭,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在身上之后的忍不可忍,周冬雨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了陈念才会把这些细节处理的这么真实。
易烊千玺的表现也很出人意料,就像曾国祥导演感叹的那样,易烊千玺身上“飞速成长的少年力”是他想要通过电影传达的。易烊千玺塑造的小北戴着帽子行走在暗处,打架斗殴,过着看似血淋淋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与自己“共生”的陈念,这个角色在性格上是有矛盾的,对外是肆无忌惮,对内是脆弱易碎。尤其可圈可点的是最后陈念到监狱见小北的一段戏,小北被叫到有人见的时候,先是稍微有些疑惑,然后走进会见室,小北坐在凳子上,两个人先是对着傻笑,然后对着泣不成声。这一段戏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傻笑是你来了,泣不成声是你怎么自首了。易烊千玺在这部戏里的表演应该是不会被抨击的,在有着同样标签的艺人之中,他在表演上是相当优秀的,这部片子的上映应该能够为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易烊千玺提供新的角度。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国产青春片而带着先入为主的眼光去看《少年的你》,有时候一部电影很好,但是因为你事先的心理暗示让你忽略了它的闪光点。
最后想给电影原声带的作曲家Varqa Buehrer打call,给海报设计师黄海大佬打call。前者写出了与剧情相符相称的配乐,后者亲自操刀的海报提高了电影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