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公交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年少时家住城东,求学又在城西南,虽是住校,每周通勤也成问题。每周五晚,需在校停留一宿,否则极有可能赶不上末路公交而露宿街头。返还时,也需在周日下午,赶三趟公交,颠晃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求学之路如此坚辛,让我羞于启齿自己上的是所普通职高,学的是汽修专业。若不是校园生活逍遥自在以及佳人等候,如此漫长的路途,实在找不出可以坚持两年的理由。当然了,沿途的风景如今想来也蛮有意思,尤其是路程中最后一环———327公交。

苏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上有飞机,地下327。”单论效率,327若称第二,沈城公交无人敢称第一。沈阳站到苏家屯区里,官方数据为:全程25公里,途径35站,单程需要一个小时(非常保守的估计)。做为苏区与市内的主要连接纽带,车内工作人员就好像车内机器的一部分,将仅有的资源压榨到了极限,以输出最大功率。

和所有公交车司机一样,327路的掌舵人除了要具备高超的车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需必备一个重要技能,那便是时间管理。因为路途较远,不可控因素也会随之增加,要想早下班(完成自己工作量),就需要在每个红绿灯前,每一段拥堵路段上下文章。除了司机外,售票员的能力也相当重要,司机更多承担了车厢外的工作,实际掌控者却是售票员。售票员,负责整个车厢内的一切,后勤,内勤,人事,纪律一把抓,相当于公交车内的办公室主任。

当司机计算好进站距离并控制车速时,售票员便开始神情肃穆,精神高度紧绷。因为对她们来说,每次进站都是重复又不可控的开始。车一旦停下,收钱,找钱,推搡,拖拽,一切机械动作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如同在玩一局俄罗斯方块,以最快速度完成对人体的堆砌。如果有人抱怨或是辱骂,对她们来讲简直就是一种消遣,是一种情绪宣泄,这何尝不是枯燥乏味工作中的一针兴奋剂呢?她们可是搞心态的高手,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

在这两年里,我见识不少售票员,她们的形象无一不是那种作风彪悍的东北大姐。虽然后来我很少再见到售票员,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潜移默化地将售票员都归为了某一类人,这类人虽然面孔不同,身份不同,不过她们都有着共通之处,那便是为了生活努力的中年女人。生活从不会对她们温柔相待,这份工作也被她们所厌倦,可她们从没想过放弃 ,依旧每天斗志昂扬,拿出准备和整个世界斗争的精神。

后来,我换了很多份工作,眼下这份,通勤时间也很长(赶上堵车也要一个小时),因为疲于应对,也有了离职的打算。如今想来不禁唏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普通人一辈子很难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既然不爱,那也别强求,就像这些售票员,干脆就拿出与生活较量的那股劲儿。好,我不爱你,你也不爱我,也罢,那我就要打败你。要知道,人是永远躺不平的,因为你脚下的车轮一直再转,直到你生命终止的那天。



每次踏上公交车,我总会不由自主坐在最后一排。不知怎地,不到万不得已,我的身边总会空出一个座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是个令人讨厌的人。

这种感觉令我困扰很久,尤其到了一个新环境后更是如此。不过,我并没有意识到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也辜负了一些人。面对嘈杂的芸芸众生,我总是选择逃避,坐在最后一排,戴上耳机,幻想世界可以像车窗外的风景一样流动,变化。从来不会意识到,无论你怎么努力,这个世界都是慨然不动,能改变的唯独只有你自己。



老沈阳人应该都知道,最早的218路公交还是那种无轨电车,市民俗称“大辫子”。后来因为电车事故频发,又在陆军总院附近辫子脱落,电死了5人,之后在千禧年前被取缔。

五六岁时,我第一次进城,虽然记忆早已模糊,可那辆公车还是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无论飞机还是高铁,大巴或汽车,我一点也不会觉得烦闷。我将其视作旅途的前奏,满怀期待,感受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我想这种习惯就是小时候养成的吧。

小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即便这样,父亲还是订购了报纸。有段时间,报纸内会附赠一些肯德基优惠券,红色卡片,邮票大小,上面标注金额,背景图案是汉堡,炸鸡和薯条。我总会拿来摆弄,看着这些美味的图片,幻想上面食物的味道。

有一天,父亲与母亲说,“今晚正好发工资,明天休息去中街。肯德基汉堡才三块钱,薯条才两块,一份套餐也才五块,也不贵啊,明天我们大吃一顿。”

我高兴极了,满怀期待。

可奇怪的是,那天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是汉堡的美味,而是公共汽车。

为什么去时公车开得那么慢,而回家时又开得那么快。

肯德基店里真干净,屋子里飘满了油炸的香气,我和妈妈在一张小桌子前等爸爸。

过了一会,爸爸端了个盘子走了过来,盘子里是一个纸包的东西,我想到了那是汉堡。

爸爸略带歉意地对我也像是对妈妈说,“搞错了,汉堡不是三元,而是减三元,减完十二块钱,还是让儿子吃吧。”

妈妈笑着点了点头。

爸爸把纸拆开,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然后递给爸爸和妈妈,说,你吃。爸妈摇了摇头,虽然这与我想象的那种大家一起吃大餐的场景不同,可我还是狼吞虎咽吃完了汉堡。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可我还是记住了爸妈看我吃汉堡的那种眼神。这种眼神只有为人父后,才会体察这种眼神传递出的情感。

我知道,高楼大厦是车窗外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车窗外的车水马龙,世界是车窗外的世界,而爸爸妈妈却坐在我的旁边。

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公车出发开得那么慢,回家时却又开得那么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城市并不像我们平时所想的那样——是人类的集合——城市其实更像人类的工具。只不过城市不会像其他工具那样,可以随...
    半目翅阅读 402评论 0 0
  • 拥挤的公交挤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期,公交车就是一个闷罐似的空间,而人们仿佛都成了罐头里被挤压变形的沙丁...
    孤独一刀阅读 24,615评论 20 29
  • 公交车上看北京/应智乐 《和谐交响曲》是我最爱看的一部小品,冯巩主演。剧情在公交车上,内容讲述了北京人和外来者的温...
    智楽园阅读 422评论 0 4
  • 自己的车送去汽车维修部维修去了,上下班要乘坐公交车。乘坐公交上下班很方便,只是上班出门要早点。在公交上感受着摇...
    行无羁阅读 421评论 0 1
  • 2021年末,听说老家小镇黄池开通了到县城的公交车。元旦前,我有事要回老家,决定放弃开车,体验一下乘坐公交808回...
    风儿微雨阅读 729评论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