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是个完整的人,拥有亲情友情,也向往爱情。
生命中出现的贵人,是那些帮助你的人。
而那些人,是儿时的玩伴,是父母,是亲人,是老师。
对童年,大多数都市孩子将其献给了动画,献给了好看的芭比、献给了酷酷的变形金刚。我却稍不同点,生长于农村,庆幸曾经拥有耳边凉爽的风,山间漂泊的云。
小草微微弯折,羊儿静静吃草。我斜躺在山坡上,看着羊儿吃着草,那时的我会在想:“我能不能像羊一样去吃草。”然后我开始行动,拔了一根草,放在嘴里咀嚼几下,立马就吐了出来,哇!好难吃啊,这些羊这么喜欢吃这样的东西。也曾游走于每座山头,大声叫喊撒欢,好像我是那儿的主人,那是我的地盘。
这大概是每个蠢蠢萌萌的孩童的缩影。
我少年时,有着征服世界的野心,有着想穿透束缚的叛逆。
在夏夜,月光静静地倾泻,一个寂静的小村落,像熟睡的母亲,连仅有的几声狗吠,都显得那么悠长寂寥!可是,道路上却有几束灯光,引得村里的狗一阵吠叫,可不久,那束灯光慢慢离的远了,狗吠也听不见了。镜头向灯光拉近,发现有四五少年,挑灯夜骑,他们是去哪儿?答案或许连他们也不曾知晓,他们出发的目的,恰如在一束夺目的闪耀的光的照射下,去彰显青春的活力激情,就像是一首青春的炫耀舞曲。
少年少年,小小的身体,大大的梦,如初生牛犊,却有不怕虎的梦想。
后来,那些玩过的伙伴也慢慢不见了,那些整天占据身心的蓝天白云、那些老墙下洒落的细土和土里埋藏着的“喽喽猪”、那树荫下摇着蒲扇的清凉,那阴雨天升起的聊聊炊烟,那土灶旁被烟熏哭的双眼。。。再也不见。
那些瘦小身体里灵动的灵魂去了另一个地方,一个为了未来的地方。一个远离家的县城,因为那里有高中。
高中说长三年,说短一念。住校生离了父母,通校生离了手机。而我,既不住校,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同母亲在学校周围租了房子,母亲一边给我做饭,一边做着工作。那时,我知道,该有干点什么的必要了,可是,我从心里,像是上一刻还在梦里和伙伴打闹,下一刻却被妈妈叫醒,被告知马上要去远方流浪。终于知道什么是三年如一日,那一日,就是天未亮,便已经起床,匆匆抹拭一番,开始去学校早读,中午回了家,有母亲做好饭菜,填饱肚子,顾不得说些闲话,马上进入梦乡,傍晚,妈妈工作还未回来,可中午已经调好汤汁,自己只需要下面条就可以,晚上十一点,妈妈已经睡了,稍作洗漱,一天就过去了,可转眼,三年也这样过去了!
这时候的妈妈,还是在那间房子里,不同的是,再也等不到我去那儿吃饭了,因为我去了一个她无法独自找到的地方,那时的妈妈,害怕我考不上,等我考上了,她却忧愁我要离开了,报志愿的时候,她说我去兰州,离家近,她还能找着路,想我了便去看看我,可世事无常,我恰恰跑到很远的地方。
离了父母,离了家乡,有一种思绪,或浓烈或淡雅,浓时你骑着单车,朝着一个方向疯骑,想逃离,逃离这钢铁牢笼、想追寻,追寻那回忆中的一缕清风。那思绪,管它叫乡愁。
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不是帮助你的人,而是你帮助过的人。
那些人,是你后来遇见的同学和伙伴。
井底的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我初三看过网络小说,也是一度追捧,那时的我,认为文学就像课本,应是无聊索味的,可是我错了。
《老人与海》是支撑我走过高三岁月的精神食粮。书中的一句话教育了我,“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每每坚持不下去,这句话都会萦绕在耳旁,像明亮的启明星,指引我前进。后来发现,网络小说像零食,速食可口却无多大营养,文学作品像主食,虽不曾刻意想起,却真真实实长成我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