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它是什么?
Apollo是携程开源,用来管理各项配置并且支持实时更新、灰度发布等功能特性的系统,属于C/S架构,
同时也支持分环境、分集群管理配置,完善的权限、审核机制。相关资料请查看
[https://github.com/ctripcorp](https://github.com/ctripcorp)
首先,Apollo是有一个客户端和服务端, 借用git上的两张图来说明下程序的运行流程:
1.使用者通过Apollo提供的Web页面进行配置更新
2.配置发布后会实时更新并推送到应用程序的Apollo客户端
3.客户端也会定时去Apollo配置中心拉取配置
4.Apollo客户端接收新文件会保存在内存中,并更新本地缓存文件
5.应用程序获取配置更新的通知,并更新配置信息
1.1 Config Service
- 提供配置获取接口
- 提供配置更新推送接口(基于Http long polling)
- 服务端使用Spring DeferredResult实现异步化,从而大大增加长连接数量
- 接口服务对象为Apollo客户端
1.2 Admin Service
- 提供配置管理接口
- 提供配置修改、发布、推送等接口
- 接口服务对象为Portal
1.3 Meta Server
- Portal、Cilent通过域名访问Meta Server获取Admin Service、Config Service服务列表(IP+Port)
- Meta Server从Eureka获取Config Service和Admin Service的服务信息,相当于是一个Eureka Client
- 封装了Eureka的服务发现接口
- Meta Server在部署时和Config Service是在一个JVM进程中的,所以IP、端口和Config Service一致
1.4 Eureka
- 基于Eureka和Spring Cloud Netflix提供服务注册和发现
- Config Service和Admin Service会向Eureka注册服务,并保持心跳
- 为了简单起见,目前Eureka在部署时和Config Service是在一个JVM进程中的(通过Spring Cloud Netflix)
1.5 Portal
- 提供Web界面供用户管理配置
- 通过Meta Server获取Admin Service服务列表(IP+Port),通过IP+Port访问服务
- 在Portal侧做load balance、错误重试
1.6 Client
- Apollo提供的客户端程序,为应用提供配置获取、实时更新等功能
- 通过Meta Server获取Config Service服务列表(IP+Port),通过IP+Port访问服务
- 在Client侧做load balance、错误重试
资料均摘抄自github都能找到,有兴趣可以到官网查阅资料。
二、配置更新发布流程
- Apollo启动后,Conifg Service和Admin Service会注册到我们的Eureka,并保持心跳连接检测
- 配置更新发布的大致流程如下:
1.Apollo Cilent和Portal经过负载均衡后分配到某个Meta Server
2.Meta Service从Eureka获取Admin Service和Config Service的服务列表的(IP + Port),失败会重试
3.Portal通过Meta Service提供的IP +Port访问Admin Service,更新和发布配置并保存在Portal DB
4.Admin Service发送更新消息给各个Config Service(消息通过自实现的消息队列传递到其他服务)
5.Config Service收到更新后,通知给对应的Client
6.Client读取数据存在内存中,然后在缓存到本地
7.基于第五步Config Service可能出现推送更新失败,因此Client会定时通过去拉取配置信息
三、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有以下四个:
1.Application(应用):关键字appId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使用配置的应用程序,Apollo客户端需要知道当前的应用是什么,从而获取对应的配置信息
2.环境(env)
配置信息也有对应的环境,开发和测试环境的配置肯定不一样,如使用的DB
3.集群(Cluster)
一个应用下可以有多个集群,比如上海和深圳两个机房相同应用的不同实例分为两个集群
4.namespace(命令空间)
可以把namespace简单理解成配置文件,不同类型的配置放在不同的文件中,比如DBConfig、LimitConfig、TipsConfig等等,格式为常见的properties、xml、yml、yaml、json等
首先配置一定是基于应用的,只有应用程序才会使用到这些配置文件;而应用又有环境之分,比如测试、开发、生产环境等;
同时环境又有集群的区别,例如应用程序上线后在全国各个城市部署,例如北京和深圳部署集群,虽然都是跑一样的应用服务,都是生成环境,但是北京集群要连接数据库地址肯定是连北京机房的数据库,深圳连深圳的数据库地址;
所以集群不一样,配置也不一样。配置都是key-value形式,当有很多配置信息时需要配置时,可以先归类在配置,因此NameSpace可以理解为归类的配置文件,同时配置可能会有公共的部分,因此可以建立公共的NameSpace,通过继承去使用。
总结:应用的配置文件隶属于应用程序,由于应用区分环境,所以不同环境配置文件也不同,具体的环境下面会由于部署的集群不同,配置也不同,那么组成了应用下分环境,环境下分集群,集群下分Nam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