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不上班,就在家看起了图书馆借来的书籍。首先看的是一本叫《社群经济学》的书。因为它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所以只用了一个上午就看完了。
这本书是在目前的粉丝经济兴起,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经济背景下写出来的。书中介绍,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观念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我们也可以从以前的生活找到它们的残骸,洞见一职业选择秘密。
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
市场刚刚启动,生产企业数量不足,并且已经有的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低下,不足以满足当时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数量。再加上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对产品的要求很低,只注重产品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
因此,这个时期在我们中国对应的就是50后、60后的挑大梁的时期。那是一个物质相当匮乏的时期,下海潮就是发生在那个时期。计划经济之后,一大帮原计划经济中的国企人员选择下海,他们或者经商,或者办厂,只要能快速的将东西制造出来,并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他们就能够生存下来,并能够挣大钱。
因为他们解决了时代的难题,因为那个时代缺的就是一大批能够生产出产品的人。所以在70年代到90年代,最受尊敬、挣钱最多的也是工程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再往大了说就是厂长。
我老公的有一个忘年之交,二十几年前,他是人造板行业的一个机修师,也就是一个调机工。当年时才二十出头得他,由于在江苏北部的一个生产厂磨炼了大概2-3年,掌握了一些人造板的生产技术后,就被湖南的一个厂挖走了。在20年前给出的薪水是四千多,并且是还没有去工作之前就给他打了半年的工资。
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
这个时代,生产厂商数量增加了,生产产品的效率和能力提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愿意花高价买质量较好和新型的产品。买什么,买谁的,卖多少都由消费者决定。
因此这个时期,生产者要把产品尽快大量的销售出去,就以“销售为导向”。他们成立销售部门,建立销售渠道,并与参与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成员分享利润。
这个时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刚刚见证过的时期。这是一个销售的时期,很多的有钱人和成功人士的职业都是销售人员、营销人员。就连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的女主角苏明玉也是凭借着销售这个职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的。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个时候很多企业主,公司的创立者也都是从销售职业开始的,而不是像以前的爱迪生那样是是从一个发明电灯的发明家开始。如果我们平时聊天的时候我们去问问身边的年轻人“你认为做什么岗位能让你有钱”,那85%以上的人会回答做销售。因为我们80后,90后的这一辈正见证过了一个感觉消费时代的鼎盛时期。
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让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灵的充实。这个时期的消费者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不仅注重质量、价格、品牌,更是在乎购买和喜爱费过程能否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这个时期的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织组要的就是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规划活动和服务,激发和满足其购买欲望。
现在正蓬勃发展起来的的社群经济时期就是这个消费时代。不管是因为主流消费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消费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们的的消费时期已经由“销售为导向”转变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时期了。因此,谁能了解和掌握了大众的需求,谁就站在了未来经济的风口。
这也是前几年有那么多的共享单车涌现的原因。所有的共享单车公司并不是想要通过我们租赁他们单车的一小时一块钱的租金来盈利的,他们的目标是想要收集我们这些骑单车人的出行路径来了解我们的习惯、爱好,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大家的需求。
目前大火的自谋体其实也是在这样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模式中孕育而生的,自媒体主年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例子屡见不鲜,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了解人们情感,获取大家需求。
当然其它同类型职业也将会是未来的高薪职业,像大数据啊,自媒体运营等大家能想到的都是。并且自媒体正逐渐的转变为一个以自媒体主的价值观为粘附力的社群,自媒体人的身边聚集的收拾一群和自媒体主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想和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关于以上说法是否是属实,可以从自谋体的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模式来看。
社群商业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主要是适应并面向用户端而非企业端的服务或者产品。社群商业模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内容(自媒体)
社交(关系)
价值传播(体验)
社群模式的内容是流量的入口与也就是吸引潜在的消费者进入的引流渠道;社群的是用来沉淀流量的,通过内容入口进入的潜在消费者在同一个社群里面互相交流、互动。通过交流与互动就能够保留下来一批价值观相同的人,他们就是真正的粉丝。这群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积聚在一个社群里,由于得到心灵的满足,他们能够更没有防备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就更便于商家精准投放广告。因此,一个社群的粉丝都是一群愿意为了一件产品、或者一些内容付费的人群。
社群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粉丝,粉丝被自媒体的独特的内容和自媒体主独特的人格人吸引进了一个社群。大家因为一个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人,在一个媒体上“说了他们不敢说或者说不明白的的话;做了他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是事;打了他们不敢打的仗。”而积聚到一起,形成一个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