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嫉妒情绪时,该如何引导

有听家长说过“我家孩子看到老师让另外一个同学又当班长,又在上课时喊起立,就觉得不开心,好嫉妒别人……,我该怎么办?”

可能在很多家长眼里看来,“嫉妒”是不好的,是不该有的。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又夹杂了成人的评判,没有看到孩子“嫉妒情绪”所隐藏的积极意义:

1)一方面是孩子情绪情感体验正常发展的表现,

2)另一方面是“嫉妒也可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

这两点是家长们需要重新建立的认知。

换位思考一下,当成人有嫉妒情绪时,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不是也想成为这样或者那样?

(这也就是人性向善向上的本性体现,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

所以当孩子有嫉妒情绪时,如果引导得当,还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至于如何引导,后文会涉及到)

嫉妒情绪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正常情感,但是过于沉溺在嫉妒情绪中,以至于无法自拔,甚至心生怨恨,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发展了。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发展往往来源于一种情况,即“过度比较”。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父母经常“过度比较”而失去自信和自我时,就很容易导致这种不正常的情况。

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横向比较,用“横向比较”这种激将法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击碎孩子的自信心,这还不叫“丢了西瓜捡芝麻”,更准确的说是“鸡飞蛋打”。

要引导孩子和自己比,做纵向比较,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父母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教会孩子接纳自己。

那当孩子有了“嫉妒情绪”,父母们常规做法或许就是直接讲道理(❌)

比如会说“他这么优秀,你平时可以多向他学习啊,你也会变得优秀啊”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孩子所能从这样的话语当中解读到的信息是“妈妈也觉得他很好,我没有他好,想让我好好努力学习”,继而更加失落,甚至不愿意再和父母交流下去。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对家人表达“羡慕别人如何如何,怎么怎么厉害”,你希望家人如何回答?

如果家人说:那你要好好努力,向别人学习请教。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感受?换作是我,我会觉得更加郁闷,不愿意继续和对方交谈,也不会主动向他人学习。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么当孩子有了嫉妒情绪,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1.识别情绪,给情绪命名。

当孩子有嫉妒情绪,并且表达出来的时候,肯定孩子:你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很棒👍🏻。

如果孩子自己也不清楚怎么了,是什么情绪困扰着她,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给情绪命名,告诉孩子这是怎么了,让孩子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

2.把嫉妒情绪正常化,不要引起孩子的羞愧感。

父母可以表示理解,如果妈妈身边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可能也会有嫉妒的心情。

(和孩子共情)。

此时此刻,也可以说出妈妈当时是如何调节的,接下来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保持好奇的问问孩子,对方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过程是引导孩子梳理思考别人做得好的方面,在孩子梳理的过程中会找到原因,也会自行做对比。

孩子或许能通过这样的梳理找到原因,也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如何做?

或者也能更容易接纳自己,知道别人之所以现在这样,也是经过努力得来的,不是凭空得到老师的赏识。

当孩子自己能总结出来,父母在一旁倾听,简单重复总结孩子表达的意思即可。

这种经由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既少了说教和讲道理,又能够让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倾听和接纳了孩子。最后通过鼓励孩子思考的过程,对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又起到了正面强化的作用。

如果孩子自己也找不到原因,父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慢慢找到答案,并进一步促进孩子的思考,比如: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打算怎么做呢?

4.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找到原因之后,情绪依然低落,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你需要我怎么帮你呢?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5.倾听,做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只是想发发牢骚,想抱怨两句,而不一定是真的需要父母的引导,那这个时候就听孩子抱怨一下,顺着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即可。也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的。(简单重复孩子的话/说出孩子的感受或情绪)

如何判断孩子是需要引导,还是仅仅想发牢骚?

看倾听完孩子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好了或者去做别的事情了,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了,即可停止继续交谈了。


PS:平稳的情绪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不要在孩子呛水的时候,给孩子上游泳课。

不要在孩子有情绪,情绪失控的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找准时机很关键)

情绪流不走,理性出不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