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尤其浪漫,人间皆是温柔
今天妈妈给我发了一条微信:问你一个问题啊,同学之间共同的话题比较少是什么原因啊?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怔愣了许久。
我记得自幼儿园起,我就住在寄宿学校,直至上大学离开家乡。那时候两个星期回一次家,而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做伴。
三年级开始,我就独自一人坐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我需要从学校步行至汽车站,坐上回家方向的车,到终点站后,再步行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我在村子里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他们都感叹于我这么小的年纪就可以自立、自理。逢人就夸“这孩子真有出息,从小就自立自强,长大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
时间长了,四邻八舍的人都认识我了。走哪我都是被夸奖的孩子,都让自家孩子向我学习。
只有我知道,我宁愿不是我自己。
我从小到大,都是我一个人。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
我对着镜子笑了笑,开始回复信息:
“我们不是人民币,不会跟所有人都聊得来,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迁就另一个人。”
“爱好不同,兴趣不同,自然就没有话题。”
“而且妈,你的重点一开始就错了。”
“他为什么非要跟同学聊得来啊,聊得来他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表面上有几个朋友罢了,于他自身又有什么益处。”
“可是如果他自己优秀了,身边的小朋友们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来了,所谓的共同话题是不是就多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所有,不用焦虑这些问题,顺其自然就好了,不需要刻意迎合别人,做他自己就可以了。”
回复完我看着屏幕,有些出神。脑海中似乎想回忆起一些事情,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就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知道了,我老了,什么都担心。”
或许是岁月催人老的缘故,也或许是我记忆出现问题的缘故,又或许是我想多了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