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十年回味实则已经十三年了,逢五逢十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也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我就用十年代替十三年的工作生活。
2004年毕业季,我们百万毕业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我们是幸运儿也是悲惨品。幸运的是高校扩招职高兴起好多高三毕业生都有了学可上,悲催的是扩招带来就业的压力再加上人事制度改革,好多人毕业面临失业。
毕业后,我也成一名待业青年,我不是没有就业单位,而是就业观念-------只想留在首付银川工作,不想回到基层去。这样在家呆了一个多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介绍了现在的单位给我们。 7月份是学校暑假的时候,我来到学校虽然没有见到多少老师,可是几个校领导都在上班,他们几人对我简单的面试了一下,同意聘用我为学校的专职老师,但正直暑假,就安排我去学校招生就业办暂时工作,等开学再重新安排。这一暂时,就使我在招生就业办的岗位上工作了5年。
那时学校处在创业转型期,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任务特别重。高中、大学扩招,就业实行聘用制,使中专由香饽饽变成了生源短缺,毕业学生就业难的双尴尬局面,多数中专学校在夹缝求生存,自身开始转型,发挥优势办学,想法办法办学,为了鼓励学校办学,财政按照学生数拨付办学经费。因此学校特别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办处在常年工作状态。我们的职业不仅管招生就业还负责学校的外部交流。
那年夏天,我作为外联人员,配合部门和校领导负责农民工培训工作。我们和自治区科协合作,利用他们的大篷车和学校的专业教师,把培训送到了田间地头、集贸市场,也引进一部分年龄小的初高中毕业学生来学校学习学历教育,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在以后的两年里,我们跑遍区内各市县培养农民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1万多人,响应了党和政府提出的造血型扶贫政策,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为服务地方、帮助脱贫致富做了很大的贡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获得中央到地方的多项荣誉。
在招生办的五年时间里,我们部门人事进行变动4次,但我们的任务和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改变。07年我以编外职工的身份获任招生办副主任,这也是学生第一次任命编制外职工担任中层,也算是一次血性的改革,也是对事业单位的挑战。在这个职位一干就是3年。作为副手多了更多的担子,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那时我们年轻,不知道累也很快乐,虽然工资很低。
2008年对我来说是巨变,这年我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正式考入学校,有了正式编制,但是我工作的热情更足,不因正式员工而自骄,偷懒工作。现在想起04年我们一起进入学校的五位兄弟,有三位离开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剩下我们两人。我们两人对工作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得到学校的认可,现在都是学校中层。
在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见彷徨了四年,当时也想过放弃,想过离开,可是最终还是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