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罗马是怎样建成的。
历史久远早已湮灭在历史滚滚红尘中,却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公元前753年,罗慕路和其孪生兄弟瑞摩斯于台伯河边建立了罗马城。
该孪生兄弟的祖父乃是从特洛伊战争中逃出来的女神维娜斯与凡人男子所生的子阿伊尼阿斯的后代当他们浪迹在地中海,登上意大利西岸后与当地国王的女儿结婚,其后代努米托继承王位,努米托唯有一女雷娅(即孪生兄弟的生母),不幸努米托兄弟阿穆利乌斯篡夺王位,驱逐了努米托,为了防止雷娅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王位,便任命公主为巫女(根据继承传统,继承人应为男子,但国王怒米托没有男丁,那么其女儿与其丈夫所生的儿子可视为自己儿子看待作为继承人。)而巫女掌管神职不得结婚,可公主后来偶然与战神玛尔斯生了一对双胞胎,被叔父阿穆利乌斯发现后,将公主雷娅投入大牢并且将双胞胎扔到篮子投入台伯河,然而天任大命,福运相随并指给他们一片新天地。他们相继为母狼和牧羊人所救扶养,长大后成为绿林好汉,后来,瑞摩斯被叔父所抓,罗慕路救出其兄后,了解其身世,杀了敌人,又迎回老国王,放弃继承的王位,兄弟两到他们长大的地方。然而兄弟俩为了选址和权力而争夺,最终以罗慕路胜利,在台伯河附近建立了罗马城结束。
但不管怎样,罗马应感谢它当初创建者所采取的政体组织程序和选择在台伯河建立城邦,因为在意大利,其它民族也可以选择驻扎在低洼地台伯河,如伊托鲁里亚人,尽管他们也掌握着沼泽地的干拓技术却还是放弃了在这些低洼地,山丘而选择了更高大的丘陵。日本作家盐野七生曾这样概括道:伊托鲁里亚人选择易守难攻却不利发展的丘陵地带,希腊人立足于交通便捷的沿海而忘记了敌人的威胁,罗马人因建立在不易防守驻地,因此容易向外拓展。”地理位置不同影响一个文明发展方式。历史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一些与众不同的细节也往往能让偶然变必然,甚至变成决定成败的力量。古罗马当初的弱小以及选择的低矮山丘,沼泽地上建立城邦就是这样的不同的小细节却带给罗马意想不到的效应。
最明显的一方面是台伯河平原及奥尔本山脉是火山喷发地,土壤肥沃,农牧业发达,能为大量人口提供供给。一方面这些低矮山丘不易防守,使罗马人安全易受威胁,使罗马人危机意识重,一直重视军事力量,造就罗马强悍的军事力量。
一方面居民多是农民牧羊人,力量弱小,且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使他们一直重视不断向外拓展土地,扩大它的疆域和人口,而在拓展的途中可能由于力量弱,可能无法充分同化,压迫,征服其它民族,而采取折线曲径,对被征服地人们并未采取压迫残杀而是要么与其结为同盟要么将被征服地人们全部赶到罗马,增加罗马的人口资源。
要么派遣居民到被征服地驻扎,将其变成要塞与罗马遥相呼应。还有一方面罗马城位于意大利中部,地势平,有利于建造公路。有这样一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重视修建公路,掌握了当时发达的公路技术,成为意大利陆路交通中心,不久后罗马人又发现一条十分便捷的通向大海的河道,也可拥有类似沿海地区方便出海的优势。
通过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有利于同世界其他地区互通有无,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联系,逐渐由原来单一的农牧业经济向着以农业为基础的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变。这也有利于培养这个民族的时代感开放进取心不是?而公路还有多面作用,除了社会经济还有军事方面如军务运输,便捷的道路为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提供有利条件,但公路既能为己所用也能为敌人所用便利了敌人从外入侵,所以这也从另一面也加大罗马人的危机感,多建立要塞的需求和对征服地笼络政策来增强内部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