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应当围绕着一个意义——写作、音乐、美食、旅行,亦或是法律、金融、理财,或者是收集一辈子的古董玩意儿;每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火花”。总之,一定要有一个热爱的、值得付出一生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值得过,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不是么?
懂事以后,带着这样的想法生活了十几年,一边寻找着属于我的火花,一边艳羡着那些早已找到自己毕生所爱,并心甘情愿为其付出一切的人们。
不过命运似乎总是爱捉弄人们,有些事你越是急于寻找,越是寻不到。我对很多事都有过兴趣,那份兴趣足够我开始、投入其中,却总是无法支撑我到最后。慢慢地,我的生活陷入了“看着别人专注自己擅长或喜爱的事情”以及“也想找到属于我的却总是达不到热爱”的不良循环中。
一次次的尝试后,如果火花总是不出现,带来的只有对自己人生的怀疑。
于是,我的目标转向了探索“为什么要活着”这个似乎太过广泛但更好回答的问题,也因此选择了哲学专业。
和伟大的哲学家们对话、思辨了四年后,我进入了职场。虽然这个问题未曾得到过解答,但是经过哲学锤炼的思维变得更加理性、客观了,也终于能短暂地不再纠结这件事,日子也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直到年底的回顾总结,那种“虚无”的感觉再次涌了上来。这一年我都收获了什么?我究竟在干嘛?怎么还是没有找到一件属于我的事呢?一连串的旧问题如炮轰般涌入脑海,生活的意义随着苟延残喘一年的意志瞬间崩塌。年底那几天,我的世界比100%的纯可可更黑更苦,连仅有的一丝香气也被涩味夺去了。
“但也要继续活下去不是么?”甚至连这种最后无奈的想法也没有出现过。那时的我就像《心灵奇旅》里最初的22号一样,厌倦一切,没有什么值得我留在这个世界的。
但,还是再试一次吧,给下一年一个机会——幸好,心里也有着另一种声音。
二〇年最糟糕的就在于它是静止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世界最终也没有停下脚步,人们努力地维持着正常生活,但作为个体的我的生活却停了。
于是,二一年初我给自己定下了最重要的目标——往前,无论朝着什么方向。所有想法,所有决定,一定要和去年不一样。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无论是我的身体还是我的家,一定要变得不一样。
要做到这点,就要时刻保持清醒,时刻思考。回首这第一个月,我惊喜地发现,一切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而为了这些变化做出的那些努力最终摩擦出了火花。
这一个月,我没有再特意去寻找过那个火花,做事只遵循着“跟去年不一样”这一原则。于是,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开始享受自己动手的过程,也开始读懂每件事背后的意义。这些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体验;清醒,这个词最适合形容现在的状态。
我依旧没有找到那个想付出一切的目标,但与此同时,真正的生活好像被开启了。浑浑噩噩了几年后,我第一次透过雾霾看到了蓝天,耀眼的阳光洒在绿荫上,以及生机勃勃的一切。我开始感同身受以前无法理解的工作狂老板的热情,开始理解那些做着在我看来琐碎的工作却乐在其中的人们。
因为用心关注了,我才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第一次做三明治,虽然非常简单,但切开对角线的那一刻有种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般的享受——这是之前拒绝料理的自己绝不会有的体验。曾经的自己一味地寻找目标,寻找那个“火花”,忽略了沿途的风景。目标没找到,风景也没了,那留下的能有什么呢?
理发师用剃刀也能救人于危难,裁缝的针线也能缝补梦想,枝头飘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饥肠辘辘时的一角披萨,紧张时含着的一根棒棒糖……当你爱上生活的那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
火花不是人生目标
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
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迪士尼《心灵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