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是否听说过这句话:
“看你闲的五脊六兽的,快出去玩儿会儿”
北方人口头上讲的“五脊六兽”,意思是说闲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百无聊赖,无所事事,闲得心烦意乱难受死了。
老舍《四世同堂》里有这么一句:“这些矛盾在他的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就是这个意思。
五脊六兽,又是什么呢?
脊兽,就是中国古建筑屋脊上排排站的,就是中国古建筑屋脊上排排站的。
中国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中国古建筑上的走兽,从前到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xiá)鱼、狻猊(suān ní)、獬豸(xiè zhì)、斗牛和行什(xíng shí)。每一个走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意味。每一个小兽都有他们自己的来源及意义,并非空穴来风。
龙天下动物的领袖
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是一种能兴风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
凤是百鸟之王,带来天下太平。
《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
《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 象征日行千里,追风逐日。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形状象狮子
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凶猛残暴,吃虎,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狎鱼(音侠鱼)是海中异兽,与下雨谐音,
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音谢智)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
《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螭
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中国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这些由泥土烧制的小动物,被请到皇宫、庙宇和官邸的屋顶上,颇有“平步青云,居高临下,俯瞰人间”的意味。宋人吕蒙正曾写诗嘲讽五脊六兽:“兽头本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云里,忘却当初窑内时。” 这些位于屋顶的陶瓷怪兽,皆神头鬼脸、面貌狰狞。当然,唯其凶恶威严,才能完成避邪镇物之使命。后来,“五脊六兽”就被民间俗语采用,突出“六兽”凶神恶煞、龇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来形容人的各种各样难受的心态与情貌。
用“五脊六兽”这个成语描摹人物的精神状态,适用面很宽,譬如抓耳挠腮、手足无措;或无可奈何、没着没落;或张狂雀跃、狂喜炫耀;或心烦意乱、神不守舍等均可。例如:“得了儿子,都不知道怎么高兴好了,一天到晚五脊六兽的!”“你看他,刚挣了俩糟钱儿,就烧得五脊六兽了。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精灵们历经千百年的朝代更替,风霜雨雪
忠实的护卫着脚下的楼台亭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