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是异类
异类,定义是:
- 离开主体或相关本体的东西
- 一个在价值上能与其他样本显著区别开的统计观察值
而在《异类》第一章便说明,本书讨论的异类,正是那些能力超群认识。他们是天才、商业巨子、摇滚明星、软件工程师。社会上大量充斥杰出人士“白手起家”的故事,但这是真相吗?文中想证明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个人的认知里,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每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共性,但在无限细分的特性组合中,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特性、都是独特的一个点。但由于在这些方面无法与其他样本显著区分开,因为不是作者眼中的异类。然后这个显著区分又有哪些指标可以定义?是单方面显著差异,还是各个维度的差异之和差异?在我们讨论这些问题前,先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吧。
回头,再看看我们是不是属于异类的一种?
二、异类成功之道——机遇与文化
文中通过各种能力超群人士的数据及背景的研究,向我们展示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呈现给我们的,跟故事本身极力隐藏的关联性慢慢浮出水面。
1.马太效应:
球员的甄选规则,直接影响球员出生月份占比!对于选拔分组机制是将当年1月1号至12月的球员作为一批进行培训选拔的,由于在青春期,1月的对于同年比其小的球员最高有12个月的身体成熟优势。在训练培养中,其优势不断放大,直接影响到最后成为职业球员优秀球员的生日占比。
2.10000小时选择
列举各个成功人士的10000小时法则,似乎每个成功人士都是靠这个法则取得巨大成功的?然而对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富有的75个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都出生在19世纪9年间。史上有用巨额财富的人,20%的人竟然出自同一个国家同一代人中。而这正是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机。
3. 天才之忧(上)
门槛效应:智力或某一方面达到基本的门槛要求即可。单一方面的指标无法衡量其在之后的工作上是否能做得更好。书中列举了教育方面的实例,说明智力只要达到门槛后,智力再高并不会与其成功有太多正相关的关系。
4. 天才之忧(下)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好的有更多教育资源,有协同培养意识。孩子会更自信且不惧权威,自我意识强!而在好的背景下,孩子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具有更多优势。
5. 乔*弗洛姆的三个启示
通过具体法律事务所翘楚例子,说明文化、时代、家族历史等大环境或自身生存背景都会直接影响个人发展。
6. 小镇哈伦
小镇的故事说明了传承的行为模式,力量强大,能植入人性、影响长存。
7. 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
通过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较高的飞机事故率指出飞机事故多由多人协作不畅造成,而第二人的监控十分重要。而对于不确定性规避,不同文化对“模棱两可”的承受程度不同。权利距离指数是指人对待比自己更高等级阶层的态度,特指对权威的重视和尊重程度。而韩国权利距离指数过高,导致在飞机航行中一个人(如机长)对不同情况的判断会存在偏差的情况,需要其他人员突破权威束缚提出反对意见时出现模糊暗示的表达而非直截了当。
8. 稻田与数学
稻田,中国南方名以食为天,处世更为勤奋努力。亚洲语言的数字系统含义清晰,更好理解数字而非智商问题。而由于以上两种原因,使得稻田文明的人更为勤奋与具有更好的数学能力。
9. 玛丽塔之幸
机遇给人带来的影响十分之大。通过对kipp项目的讲解说明暑期间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发生的非个体差异而是环境差异的差别演化,暑假期间富人有规划有资源地继续教育而穷人倾向随意!
三、那我们呢?
作者的呈现方式让我想起统计学在疾病传播学图谱中的研究,通过描绘数据地图发现潜在的流行疾病传播深层规律!而同时,也如大数据时代般,通过比对某一维度的数据发现数据间的规律与相关程度。正如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为何放于前面?
1. 不确定性
其实本书唯一核心观点便是: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混叠,甚至是某些隐性难以发觉的因素,而非直观地因为个人因素。其实这概念跟之前的一篇文章《努力不一定有什么卵用,但...请你努力!》中提到的类似,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是否能成功取决于当前位置状态与自身现有状态。两者缺一不可!当前位置状态就是《异类》强调的文化、生活环境等诸多基础背景,然而自身的努力决定下一个位置状态为何!
2. 异类的成功
实际上,作者看问题的角度是,站在成功的制高点去分析那些金字塔顶端的人成功人士背景或其他因素的占比。跟刚写完的《生于意外,死于必然——KK预测新解》一文中阐述的也是类似思想本质。某件事的成功是必然的发展,但办成该事的是那个人就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有先天优势下,必然是成功概率大点。
如动物界举行赛跑比赛选十个授予勇士,一群兔子跟一群乌龟参赛,即便有一半的兔子玩起龟兔赛跑、全部的乌龟奋起直追。最后十名里,哪种动物会多?即便出了一两只天才乌龟会滚起来跑,但毕竟整体的占比不会太多。
类似龟兔赛跑的故事其实是优势者的自我提醒,而是弱势者的YY、但这个YY更多的是警醒自己要努力坚持、有可能狗屎会赢、但是不努力就永远在远点。
然而在异类者们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就难以追上?
3. 那我们呢?
对于个人来说,10000小时理论有效?真需要一定时间量的积累才能有对应成就?非也,成就成功是由时间、效率、方向三者共同决定的。多有方向对了,效率方法准的,在很短时间能成为行业翘楚。当然他们付出了许多,但时间只是一个方面的衡量维度。
另外,积累的不断升级才是关键。时间与方向两者交替前进才是最大化效益的!如教育,你读一辈子花1000000个小时读一年级的书也不会成为大家!而需要在一年级的知识掌握后升级到另外一个级别继续学习!抑或,在原有知识上进行总结提升到去培训别人等高层面上才有可能成功!
抛开作者列举的异类是成功金字塔顶尖的人来说,对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与自己上一个状态相比。在前提条件、初始位置确定的情况下,更要找对方向、用好时间、提高效率。我们争取的目标是与自己上一个时刻的位置进步,争取的是与已具有优势的对手进行更磨练人的PK,争取的是成为金字塔上那占比较少的先天劣势的人。也许大环境是有这种《异类》规律,但却不是绝对,从我们小个体来说,会有更多个性与差异化可以给自己的成功做定义,有更多的努力可以扭转个体优劣处境!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异类,每个人都需要追逐特性的成功!
无关他人,关乎己心
就像我之前文章题目写得:《努力不一定有什么卵用,但...请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