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沙棘,是广泛生长于西北戈壁的一种作物,具有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寒耐旱的特点,是西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边疆地区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肩负重托,想要挑大梁、当主角离不开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但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边疆地区党员干部要甘当“沙棘”,锤炼过硬本领、坚守顽强的意志、保持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定力,锻造过硬本领,做一株“耐寒耐旱”的“沙棘”。小小沙棘生于荒漠,凭借深达数米的根系汲取营养,让它能够在水少沙多的地方生存,特别是能在被称为“地球癌症”砒砂岩地区顽强生长,堪称“世界之最”。树高千尺,贵在根深,对于边疆地区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必须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强技能、过硬本领,成为专门领域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沃土”上把根扎牢,开花结果,创造出一番业绩,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答卷。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坚守顽强意志,做一株“逆境成长”的“沙棘”。尽管环境十分恶劣,但沙棘仍然生长迅速,沙棘不仅不“挑剔”,而且在自然和人工条件下都能实现较快的成长。青年科技人才正如沙棘扎根沙漠,科技天地虽广阔,但想要有进步有突破并不容易。奋战边疆地区的党员干部应带着一份真情、捧着一颗真心,学习沙棘虽处困境却不认输、不服输,努力向上、奋力生长的劲头,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想方设法解难题,勇于担当、迎难直上、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工作推向前进,把科技事业推向前进。
以“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怀,保持奉献精神,做一株“甘做人梯”的“沙棘”。沙棘属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新兴植物资源。同样,广大边疆地区党员干部也要自觉做不可或缺、面面俱到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从日积月累的辛勤汗水中奉献出不凡成就,以勤勉努力之行,诠释初心使命、书写人生篇章。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做新时代的领跑者,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刘雯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