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浸墨的第4篇原创随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中学第一次听到语文老师讲这句话时,感觉很高深。后来慢慢懂得这句话是孔子在告诫世人,时间如流水,感慨世事变迁。从度娘上看,发现还有另一层意思——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圣人就是是圣人,站在大江大河边上都能讲出流传百世又发人深省的话。庆幸我能读到,还能从中学开始记忆这么久。
距离2021年结束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岁末年初免不了各种总结复盘,工作上有年终述职,生活上我们是不是也该给自己给家人一个年终述职?
时间,是个太大的话题,我肯定驾驭不了,也不敢驾驭,因为对时间还是有敬畏之心。按照我国的平均寿命计算,人这一生不过3万多天,人与人的区别是,有的人真正过了3万多天,而有的人只过了一天,却重复了三万多次。你的生活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复的呢?不敢在这儿贩卖焦虑,是提供一个思考时间的角度。重复了,也就感受不到时间了。
本来计划的是读几本关于时间的书籍以后再写,这样更深刻,带给朋友们的感悟或者帮助会更大,后来一想,分享本来也没有功利性,聊胜于无。后面真的深刻了再继续写。
罗振宇在逻辑思维公众号讲了快半个月的跨年演讲了,《时间的朋友》知识跨年演讲系列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第7个年头了,按照罗胖的说法,他要办20年,了不起。
2022“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节目单
对我来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比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有意义。嗯,2021年真是我的觉醒元年。倒不是说,我注意这个演讲就觉醒了,是注意到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事儿了,如此觉醒。而且,这个跨年演讲分享的是罗振宇在过去一年中的所学所得,是对得到用户的一次学习“述职”。在过去的几年里他讲了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时间战场、人工智能、躬身入局等等,实际上对小老百姓来说,关系不大又关系很大,我们每个人不是都处在时代的浪潮中吗?有学习,有心得,然后又分享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功德事儿了。
2021年12月21日冬至
12月21日冬至,吃了饺子,提醒父母吃了饺子,工作上还有一件预示本月成果的大事件。一年又一年,今年的冬至跟去年的冬至有什么不同呢?罗振宇用跨年演讲记录他的不同,我用冬至饺子还有这个大事件给时间线上加了点缀,这个结跟去年的时间线就有不同的结,跟古人结绳记事是一个道理,这么朴素的动作,却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个动作。
回到开头提到的,怎样让自己的三万多天不重复呢?给时间线打结。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会加深记忆。你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经历了不一样的事件,给自己带来了情绪上的,技能上的变化。
从经历不一样开始,从仪式感开始,从记录开始,希望2022年的你不同于2021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