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 【对应课程】
创新学院-模型课18|复杂思维:如何塑造群智涌现的组织生态?
Part1【理解】概念复述
一、概述
复杂性思维定义:采用跨学科的手段,研究不同复杂系统之中共有的涌现行为和统一性规律;目前还处于等待“牛顿”阶段。
复杂性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自组涌现最大的秘密:个体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涌现新定义:大量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更高层级上诞生出新的超生命体。
自组织定义:大量个体按照某种简单规则进行相互作用,无需中央调控,就能涌现出整体上的新秩序。
“组织”新的隐含假设:生命体
“自主性+同一性”是让自组织产生涌现的关键
强涌现:虚拟层级 - 组织即生命、生物型组织
自组织:自下而上 - 阿米巴、合弄制、小组制
自主性:两类规则 - 权责奖惩机制、自然选择
同一性:中心法则 - 使命、价值观、核心能力
自组织动力学: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内在动力。
系统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阈值,超过阈值便可以进化下去,达不到阈值则会衰败。
没有突破阈值则将因为熵增作用下进入衰退;
向上击穿阈值,在"自组织动力学“作用下自复制获得(遗传变异+选择+隔离)自进化出虚拟层级形成初步涌现,再到持续涌现。
二、知识点
(一)什么是复杂性思维
复杂性系统思维,其中关键词是跨学科及统一性;具有大尺度、简一律的特性;
“涌现”定义:出现了新的更高的虚拟层级
(二)自组织-->涌现=自组涌现
1、涌现
(1)涌现是复杂系统特有的现象
随着成员数目之间的增加,起始成员之间互相作用,呈指数级增长,当这种连接都超过某个阈值的适合,就会引发涌现——@《复杂》
(2)涌现的关键特征:层级性;强涌现:整体层级凌驾于个体层级之上,高层级对于低层级具有支配作用
(3)涌现的新定义:大量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在更高层级上诞生新的超生命体;新生命的出现,虽然看不见,但能感知到(如使命降临)
2、自组织
(1)自组织定义:大量个体按照某种简单规则进行互相作用,无需中央调控,就能涌现出整体的新秩序;自然选择就是个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简单规则之一;
(2)生物的复杂性不是来自基因,而是来自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考夫曼(可能是复杂性系统的牛顿);
(3)所谓涌现,不是个体之和,而是个体的互相作用之和。
3、自组织动力学关键特征
(1)自主性,自下而上——个体变异;在简单规则下拥有自主选择及活动全力;简单规则中有可能看到二元对立,在高层次里用升维打破二元对立;
(2)同一性,自上而下——基因遗传; 遗传学:生命遗传的“中心法则”从基因型单向度,决定着表现型;因此自组织需要有自上而下的统一性的目标,也就是同频认可的使命;
自组织动力学是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内在动力,不同于牛顿力学,需要外部的起始推动力;
“自主性+同一性”时让自组织产生涌现的关键
(三)生物型组织实施要点
1、人类众智成愚,如《乌合之众》讲诉吗?
大多数的理解是从人类进化史的群体生存的求存植入人类基因中,形成了整个族群心理学的“从众效应”。在这次学习中思索,是否可能是人类在近几百年长期被机械型组织隐喻假设影响的结果。
2、涌现型组织=生物型组织;隐喻组织是生命,员工不再是组织的零件,都是生命;
3、重新定义组织:组织不是个体之和,而是个体之间互相作用,在更高层级涌现出的超级生命体;
4、生物型组织关注创新活力;机械性组织关注效率;
5、生物型组织的实施要点
资源递增流程:组织资源匹配,正反馈;
最小组织单元级层级递增:分形,每一层都是一个完整单元,最里面的那个叫最小完整单元;
强大的中后台能力:向日葵模型;赋能前端最小单元、独立小机构;
使命驱动:公司有使命;团队有团队使命;员工有个人使命;个人使命、团队使命与公司使命同频共振。
在生物型组织中,使命才是真正核心元动力:生命可以唤醒生命,使命可以激励使命
三、秒懂案例
人类大脑中单个神经元的行为特别简单,但无所神经元组合在一起,就涌现出思维和意识;而“我”(非身体)则是这个涌现的虚拟的超生命体。
四、应用场景
商业领域场景中,企业各阶段组建或转型到生物型组织时思考及实施。
五、关键步骤
生物型组织的实施要点:
资源递增流程:组织资源匹配,正反馈;
最小组织单元级层级递增:分形,每一层都是一个完整单元,最里面的那个叫最小完整单元;
强大的中后台能力:向日葵模型;赋能前端最小单元、独立小机构;
使命驱动:公司有使命;团队有团队使命;员工有个人使命;个人使命、团队使命与公司使命同频共振。
Part2【思考】思考及感受
复杂性系统研究的领域涵盖了非常多的跨学科,而本次“复杂思维”课程中,主要还是侧重于复杂性阶梯中的自组涌现和生物型自组织方面的应用实践。
在这次学习中,有小伙伴提出过生物型“自组织”是否不适合初创时期企业?
其中表达的最多的是自组织在初期有不可避免的混乱期而效率低下;而所有初创企业初期都是急切的和时间赛跑的状态,低效率是不太能被接受的。
我认知中,初创企业大概率有2种起始点:
第一种,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有个非常强的核心能力,且这个核心能力高度匹配目前某个外部十倍速好的要素;
第二种,创始人观察目前某个非常大且周期长的外部十倍速好要素趋势,而个人的核心能力并非这个十倍好要素最佳的匹配度,需要补齐那个匹配的核心能力。
自组织在这两种场景中是否能应用,本质是自组织在涌现前的混乱期如何能在初创期高效?
我的设想是:让涌现前的混乱期在创业准备期里度过。
以上两种情况的创业起点,都是由创业准备期的;这个准备期第一种拿着项目找对的合伙人,第二种是和合伙团队一起考察项目。
第一种在找合伙人的同时,可以遵循“同一性”和“自主性”的自组织方式建立虚拟的合伙人小组,将候选人拉入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设计2-3次的虚拟项目沟通交流,看是否能是否能认同彼此价值观和使命,是否能有同频共振,在小组交通时是否能互相体感到自组涌现;这个结果更时可以作为选择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种和合伙团队一起考察项目,同样可以遵循“同一性”和“自主性”的自组织方式建立合伙人的自组织,用考察项目作为输入信息,看是否能是否能认同彼此价值观和使命,是否能有同频共振,在小组交通时是否能互相体感到自组涌现;这个结果可以检验这个小团队是否真的能一起走下去。
实际上,用“自组织——>涌现”这个虚拟组织的方式,是可以作为寻找或检验,使命价值观互相认同,且容易同频共振人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还处于创业准备期的时候。找到使命价值观同频的人,我个人认为是在创业初期最佳开始的方式。
复杂系统包括对生物生命系统的研究,“生物细胞学的内共生学说”中“互利共生”是新能量来源共生单元之间分工协作,能量是双向或多向流动在共生单元内。个人理解这或许就是生命系统的整体>部分之和的新能量来源。
因此“互利共生”是我认为在生物型自组织中必须具备的文化氛围核心,而涌现则是在此氛围中被互相赋能后的自然流淌。